(三)新歷史主義思潮。在解構主義思潮的影響下,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形成了新歷史主義思潮。新歷史主義思潮認為,歷史都是虛構的,研究歷史是很難的。要想研究歷史,只有一種可能,就是通過歷史文獻和歷史古跡去研究。比如說,秦朝不在了,那我可以通過研究司馬遷的《史記》來恢復歷史。但是,由此又馬上得出結論,所有的文獻都是思想家根據自己的想法寫的,思想家在寫這個歷史的時候,肯定把他認為重要的留下;認為不重要的去掉;對他有利的留下;對他不利的放棄。由此說來,思想家寫的文獻也不可靠。依據解釋學看,對歷史事件、歷史古跡,既可以向左邊解讀,也可以往右邊解讀。由此,新歷史主義告訴你,同樣一個歷史事實在那兒、古跡在那兒,我既可以向左邊解讀,也可以向右邊解讀。這樣得出的結論就是,所謂的歷史都是虛構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新歷史主義思潮助長了一股戲說風潮,也就是“去歷史化”。
(四)后殖民主義思潮。后殖民主義思潮也是在后現(xiàn)代思想影響之下,在美國等國家形成的一種思潮,有三個代表人物。在此,我就列一個,叫賽義德,他有一本書叫《東方學》。一個核心概念就是,東方不是東方?,F(xiàn)代西方國家對東方國家殖民,既不是經濟殖民,也不是軍事殖民,也不似以前那樣一般的文化殖民。一般的文化殖民,是在東方殖民地推廣西方國家的文化;后殖民主義是在東方國家推廣他們所理解的東方國家的文化。
舉個例子看。西方人理解的中國,最感興趣的是中國功夫,認為我們中國好象是武俠的國家。我國相當多的電影家沖著美國的需要拍中國的電影。一部《臥虎藏龍》在國際上獲了獎,當然也是我們的一個榮耀。但是,中國人看完以后,并不買帳。影片中的鏡頭,從這顆樹頭飄到那顆樹頭,從那顆樹頭飄到這顆樹頭,這就叫輕功?!我們國人所理解的輕功的最高境界只可意會,不能言傳。只因西方人不懂得其中的奧妙,看完以后,簡直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感覺如此之高超。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一種現(xiàn)象,就是現(xiàn)在我們的電影也好,其他文學藝術也好,有一部分是投西方人所好,因為西方人喜歡這樣的中國,我們就拍這樣的中國。這是典型的后殖民主義文化。這種現(xiàn)象不僅在中國存在,在其他國家也存在。電影、音樂等若干藝術作品都按西方人要求的標準來拍中國,其實質就是“去中國化”。
(五)消費主義思潮。20世紀法國思想家鮑德里亞寫了一本書,叫《消費社會》。他講到這么一個問題,20世紀60年代以后,西方進入到一個新的社會——消費社會,消費社會最大的特點不是生產引領消費,而是消費引領生產。這個時候的西方人的家庭需要基本飽和了。諸如:冰箱、彩電、洗衣機都有了,產品過剩,賣不出去了。因此,要先讓你有一個需求,促使你去買東西,這就叫消費社會。消費社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在刺激需求的時候,在需求當中打入文化內涵。比如我有手機了,你怎么再讓我買新手機呢?第二款手機出現(xiàn)以后,會有一些著明星給它做廣告,以此告訴你,用這個手機的人才是時尚品位的象征。剛買完,第三批手機出現(xiàn)了,然后告訴你,真正引領時尚的是這個手機。就是說,消費社會的特點是制造需求,而且是通過文化制造的??墒牵@個文化制造又是帶有編織成分的。由此,消費主義思潮助長了網絡文化當中特別是在新生代的文化當中玄幻文化和穿越文化的產生。
三、我國文藝創(chuàng)新的路徑
我國文學藝術真的走向世界,必須形成自己的新思維、新概念、新理念、新手法。你完全跟在好萊塢、格萊美后面,就永遠不會超越它。對于這個問題,我提出三個觀點。
(一)正面表達時代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講文學精品之所以精,即: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我相信,相當多搞文學藝術的非常認同后兩個,因為藝術一定要精湛、制作一定要精良??墒牵芏嗳瞬徽J同思想精深,認為文學藝術就是為藝術而藝術,藝術跟思想沒有關系,其實質就是要“去思想化”。
馬克思在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中說:“在宇宙系統(tǒng)當中,每一個單獨的行星一面自轉,一面又圍繞著太陽運轉。同樣,在自由的系統(tǒng)當中,它的每一個領域也是一面自轉,同時也圍繞自由這個太陽中心運轉。”我國在“文革”時期把藝術完全看作是為政治服務的工具,否定了藝術自身獨特的價值,這自然是錯的。藝術有一套創(chuàng)作手法,有一套自成的規(guī)律,這叫藝術的自轉。但是,文藝畢竟離不開社會,離不開對人性的探討和價值關懷。這也就是藝術在一邊自轉,還圍繞社會在進行公轉。因此,在藝術上能否成為一個大家,關鍵是能不能理解公轉和自轉的關系,能否身入、心入、情入。
(二)正視社會問題。藝術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它既能夠引領生活,當然也要貶斥生活。藝術以美的形式引領生活是正確的,批判生活也是正確的,針砭時弊也是正確的??墒?,當前我國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把針砭、自貶我們自己當成了重要的價值取向,甚至徹底否定中國,所揭示的完全是人性的負面因素。我國有一部電視劇叫《甄嬛傳》,我認為它的藝術是精湛的、制作也是精良的。據說這部電視劇是模仿了韓國的一部叫《大長今》的電視劇。這兩部電視劇,從藝術、制作來看,可能相差并不太多。但是,它的思想主題恐怕需要探討。大長今的經歷跟甄嬛的經歷基本相似,但是結局不同。大長今基本是以善懲惡,最后以善的力量解決了問題?!墩鐙謧鳌房赐暌院螅杏X本來這個人很善良,最后卻慢慢被逼到了惡的一面,在行為方式上也開始以惡制惡。作為一部藝術作品,是要面對受眾的,并且受眾越大,所要承擔的教化功能就越多。很多學生看完《甄嬛傳》以后,包括大學生,真的“學會”了很多,認為人與人之間只有勾心斗角,完全沒有和諧、善良可言。因此,這樣的作品很值得反思。
(三)觸及人們的心靈。韓國前總統(tǒng)盧武鉉說,2000年或者2500年前,中國文化影響了韓國,最近100年日本文化影響了韓國,最近五年韓國文化深深影響了中國和日本。為什么韓劇在我國有一定的影響力?從《藍色生死戀》到《我的野蠻女友》,再到《大長今》,還有《來自星星的你》,為什么很多年輕人愛看,老同志也愛看?很重要的就是,觸及人們的心靈。韓國電視劇一般描寫的是小敘事,基本上以家庭為本位,弘揚的大都是親情、愛情、友情。換句話說,韓劇更多敘述的是家庭,是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而且所表現(xiàn)的更多的是父母應該尊重孩子,孩子應該尊敬父母,兄弟姐妹之間應該有親情。這從一個側面反映,當代中國文學藝術沒有走向主體死亡,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理念可以為我們的藝術走向輝煌奠定基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應該是我們今天文學藝術的主體價值取向。
(未經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權法律責任)
(據宣講家網站報告錄音整理
責任編輯:劉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