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而且我覺得在孫悟空的身上,不但是他有使命感,而且他知恩圖報。有一定的成分,孫悟空是為了報恩,才去護送唐僧取經。您想,五百年壓在五指山下,是吃鐵蛋喝銅水這么過來的,整整五百年。那么唐僧一來把他救了,這個恩情多么的大?如果唐僧不出現(xiàn)的話,我想孫悟空不止壓500年,五千年五萬年都有可能。
丁老師:是,你的補充我覺得非常好。使命感和知恩圖報結合起來,才使得孫悟空的行為格外具有英雄的意義。哪怕是師傅對他誤解,哪怕是自己被迫離開了師傅,但是一旦師傅需要,他還是重返舊位,繼續(xù)效勞。
“你牽著馬,我挑著擔”,在取經團隊里,沙和尚話最少,但為什么重活、累活都是他承擔下來?
主持人:在取經的團隊當中,有一個不太愛說話,但是一直是把所有的重活兒都承擔下來,默默地為這個取經團隊工作著的人,就是沙和尚。
丁老師:是。沙和尚像你所說本分、盡力,在任何事情上,他不急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就是說,尊重師傅師兄,自己分內的事情總是要盡力而為,所以在整個取經的過程里面,他是實干精神非常充沛的一個人。我想,作者塑造這么一個形象,既有現(xiàn)實的因素,也有他的考慮。這也反映了我們社會的現(xiàn)象,我們要知道,在我們身邊,永遠有一些人,他們默默無聞、不起眼、不驚人、很平凡,但是少不了他們。他們對工作有一種奉獻的精神,他是無數完成實際工作的普通人的寫照,卻不是那種光彩奪目,一眼就可以吸引住大家眼球的核心人物。但是一個事業(yè),不能只有孫悟空,也必須得有平凡的大眾。
主持人:平凡的大眾,平凡也是英雄的一部分。
丁老師:理想的境界不光有沙和尚的奉獻精神,也能夠有孫悟空的本領,這兩者結合起來,那叫平凡和偉大融為一體,那是最理想的,對吧。
孫悟空與豬八戒的兵器誰更厲害?
主持人:孫悟空本領大,但是他這個兵器在《西游記》里面卻不是第一神兵,說白了就是一根破鐵棒。而豬八戒呢,您看他奸懶饞滑,又拖后腿。但是他這個九尺釘耙,那可是太上老君親自打造,玉皇大帝親賜的呀!
丁老師:我覺得是這樣,這個東西你不但要看他的來歷,更要看他實際的功效。這個金箍棒看起來很一般,就是個鐵棍,但是它的本身是什么?龍宮的定海神針,而且隨意變化,可大可小。對孫悟空來說,這個東西對他的神力發(fā)揮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主持人:相比之下,豬八戒這個九齒釘耙就徒有其表了。
白龍馬是否算唐僧的徒弟?它為什么無法馱著唐僧走水路?
主持人:在這個取經的路上,有一個身份非凡,但是表現(xiàn)卻十分平常的一個角色——白龍馬。
丁老師:史書記載,這匹馬在取經的途中,不光是為玄奘背負行李、食品,而且有一次途經今天的南戈壁大沙漠的時候,還救了玄奘一命。那么,玄奘的取經故事和小說一對照,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匹馬是白龍馬的前身。
主持人:我記得白龍馬在86版的《西游記》也曾先后兩次現(xiàn)身,可以說是救了唐僧一命。
丁老師:是,白龍馬不光在小說或者是電視劇里面有巨大的作用。它在實際的取經故事里面,是一個更重要的角色。
主持人:這個白龍馬剛開始不是一匹馬,他是龍王三太子。對于這個龍王三太子,我有兩個問題。首先,這個小白龍到底算不算是唐僧的徒弟?因為唐僧一直在說我的三個徒兒,而這三個徒兒,老大孫悟空,老二豬八戒,老三沙和尚,沒有老四。那么這個小白龍,到底是一個坐騎的身份,還是一個徒弟的身份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