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親民。親民給我們什么啟發(fā)?此一生,做任何事,都要懂得利益別人。我們看很別人過得好,或者發(fā)展得好,你看到的就是一個果,果背后有什么?有因。因是什么?一個人過得好,發(fā)展得好是為什么?都是利益別人。無論是比爾.蓋茨、馬云這些企業(yè)家,還是周總理、毛主席這樣的政治家,他們都是在利益別人。在給社會做事、利益別人的時候種了這個因,才有受到社會尊重的果,或者說在歷史上能夠立功、立德、立言的果,或者小一點,他才有家庭興旺、個人事業(yè)發(fā)達的果。所以,親民非常重要。只有親民,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愛老百姓,愛人民,給人民做點事,種了這個因才有一個好的果,這個果包括個人的收入、地位等等。這些東西實際上是親民之后,給社會做事以后才得到的。
那么“止于至善”呢?這是一個永遠追求的目標(biāo)。在這個路上,人千萬不要狂妄。自己沒有達到目標(biāo)的時候,就以為自己水平很高了,這種人就是狂妄。大師都不是自己封的,一個人越是高水平,越是謙卑。北京大學(xué)的季羨林先生晚年就說,我要辭去幾個帽子,包括泰山北斗的帽子,國學(xué)大師的帽子等。他說,我客觀地說,我就是一個東方語言學(xué)研究者,比如說中國哲學(xué)、國學(xué),他說我了解的并不是那么全面。
他說的話,一方面是真話,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季先生的修為。一個真正有修為的人,不是高高在上的。所以止于至善,那是一個終極的目標(biāo),我們都走在這條路上。而且越有修為的人往往越謙卑,越懂得自省。反之,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了不起,第一,他是個淺薄的人。第二,這種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他前進的步伐就要停止了。我們普通人也要對這種現(xiàn)象有辨別力,要懂得尊重那些很謙卑的、真正有修為的人,這就是“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句話應(yīng)該成為我們一生之中的警示,讓我們永遠走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的那條路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