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習主席學國學 丨 敬民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跟著習主席學國學 丨 敬民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3)

核心提示: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主席到北京大學考察,在參加師生座談會時提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四書”之一的《大學》,《大學》分“三綱領”和“八條目”?!按髮W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是《大學》開篇的一句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這三個詞就是整部《大學》的“三綱領”,非常重要。它不僅對我們理解《大學》有幫助,還給我們提供了一把理解中國文化的鑰匙。

包括道家也是,道家講真人。道家修到一定程度叫真人,丘處機丘真人,王重陽王真人,張三豐張真人,那么真人的秘密是什么?也是把德行和良知的污點去掉,那個人才是真人。反過來講,一個人如果污點太多,那就不是真人了。很多人做了欲望的奴隸,做了聲色犬馬的奴隸,做了虛榮攀比的奴隸,這個時候怎么是真人呢?這種人活得很累,活得很虛假。佛家也是這樣,佛家講人人皆有佛性,正因為人人皆有佛性,所以每一個人往內求。注意,中國文化,儒家、道家、佛家都是內求,不是向外盲目崇拜什么偶像。內求找到心中的明德也好,真心也好,或者佛性也好,才能像圣人一樣。所以圣人不是用來盲目崇拜的,他實際上是我們用來學習的,學習圣人怎么通過內求找到自己心中的智慧和光亮的德行。

所以,這句話其實也對我們理解中國文化主要的意旨有一個指導或者幫助。對我們個人來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家這一生一定把“明明德”這三個字當作自己的座右銘。我們心中實際上都是有這個德行的。比如孟子提出的“四心”,人有四心:第一,側隱之心。大家遇到危機的情況的時候,比如遇到地震,當很多受傷的人被解放軍同志救出來的時候,自己雖然不在現(xiàn)場,看到那個圖片心里就“咯噔”一下,這就是側隱之心,很心疼。第二,辭讓之心。當我們坐公交車的時候,老人在旁邊,趕緊讓座,禮讓之心。第三,羞恥之心。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覺得很羞恥,羞恥之心。第四,是非之心。看到社會上一些事情不公平的事,很氣憤,是非之心。孟子講,人人都有這些心。當然有的人也說了,說有的人看起來罪大惡極,那些人是不是都有善良的德行呢?那些人也都有。

王陽明先生曾經有一個故事,他告訴他的弟子,人人心中都有和圣人一樣的東西。他的學生提出懷疑:“我覺得不是。有的人根本沒有羞恥之心,罪大惡極,這些人心中怎么還有良知呢?心中怎么還有光亮的德行呢?”王陽明就說:“那好吧,我們明天就讓你看一看。”王陽明當時在南京做當?shù)氐闹鞴?,他在審案子的時候就問他的學生。他說,你們看看這些案子的卷宗,哪些人是沒有德行的,你找一找。學生就找了幾個罪大惡極的,在他看來這種人心里面沒有什么德行和良知。他就告訴王陽明,說:“先生,你看,這種人就沒有。”王陽明說:“好,我今天就審他。我讓你看一看。”審的時候,他讓學生在旁邊躲著看,王陽明就審了。

審的時候是夏天,南京是火爐,很熱。王陽明就告訴犯人,他說:“熱吧?”犯人滿不在乎的樣子。王陽明先生說:“把上衣脫了。”大家心想,在公堂之上脫上衣,我們一般的人都坐不到。可是這個人說:“沒事,脫就脫。”就把上衣脫了。審了一段時間,夏天很熱,光脫上衣,他還是熱。王陽明就說:“還熱嗎?”犯人回答說:“熱。”王陽明告訴他,把褲子脫了。大家想想,脫褲子已經超出一般人的底線了,怎么還能做到呢?但是這個時候這個犯人滿不在乎,“沒事,脫。”又脫了,只剩下內衣了。大家想想,穿著內衣也熱,因為夏天,溫度30多度。這個時候王陽明又問他,“還熱嗎?”犯人說:“還熱。”這個時候王陽明先生就指著他,一拍案子,大喝一聲:“給我脫。”你猜怎么樣?據說那個犯人聽到這個話,一下子蹲在地上把褲頭給拎起來了,唯恐脫下來。注意,王陽明看了以后,就跟學生講,他說:“怎么樣?”像他這樣罪大極惡的人,仿佛沒有羞惡之心的人,到了這個時候,一說到把最后那點布絲給他脫下來的時候,他也趕緊用手護住。什么意思?他被蒙蔽得很深。他的禮義廉恥雖然很薄弱了,可是還有。只不過他和一般人比起來,他被蒙蔽得深一些,他的德行的光亮更弱一些,可是他還是有的。所以王陽明講,從這個意義上,圣人的教化是不遺漏任何一個人的。圣人在教化的時候,任何人都有被教化的可能,就看你有沒有找到一個教化的方法。

說到這里,我們每個讀了這句話的人,此一生要把“明明德”放在心里,時時都要檢討自己,護養(yǎng)自己心中的那份明德,做一個有德行、有操守的人。如果哪一天面臨誘惑,自己的貪心、私心,甚至不好的念頭起來的時候,就提醒自己,一定要養(yǎng)好自己的明德。只有養(yǎng)好自己的明德,這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才會有正確的判斷,當面臨考驗的時候,那個坎兒才能過得去。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法律,都很難防范人心中的那個弱點。所以,一定要經常擦亮自己的德行。

責任編輯:趙思齊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