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歷代軍旅詩詞,在詩人大馬金刀、氣壯山河的筆下,常見“霍嫖姚”三字。如王維的《出塞作》:“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李白的《胡無人》:“漢家戰(zhàn)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杜甫的《后出塞》:“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再如,韋應物的《廣陵行》:“雙旌擁萬戟,中有霍嫖姚”;高適的《睢陽酬別暢大判官》:“丈夫拔東蕃,聲冠霍嫖姚”。就連宋代宰相王安石的《西帥》中也有:“好立功名標竹素,莫教空說霍嫖姚。”霍嫖姚是誰?何以受到諸多大家的青睞?原來,這里系著一個深為人們敬仰的故事。
公元前123年,北方匈奴單于大舉入侵漢朝邊域。年僅17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嫖姚校尉,隨大將衛(wèi)青擊匈奴于漠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同時斬殺了與單于祖父一個輩分的大將籍若產,俘虜了單于的姑父羅姑比,首戰(zhàn)以奪目的戰(zhàn)果橫空出世。兩年后,19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地區(qū)的匈奴,殲敵4萬余人,俘虜匈奴王、單于閼氏、相國、將軍等120多人,首先控制了河西四郡;之后,又和衛(wèi)青各率騎兵5萬,深入漠北兩千多里,擊敗匈奴主力,擊斃、生擒匈奴將領,控制河套地區(qū),開辟了漢朝通往西域的走廊。為表彰霍去病長年沙場征戰(zhàn)、屢建奇功,漢武帝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慶功典禮。同時,特派能工巧匠為他建造了一座綠樹環(huán)繞、飛檐碧瓦的府邸。
從疆場歸來的霍去病,看過堂皇的府邸之后,大吃了一驚。他想:匈奴未滅,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我怎能離開軍營,埋進奢華中去享樂呢?他毅然用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并懇切上奏漢帝:“臣屢受陛下所賜,心已不安。今雖取得‘河西’大捷,然匈奴未滅,北方父老姐妹仍遭蹂躪,我怎能解甲卸胄,享樂于高樓深院?還是讓臣即返軍營,與將士們?yōu)橄麥缈軘潮M力效命吧!”
漢武帝感其忠勇,準了請求,但命令將該府邸留下,待邊患平息后再供他享用。然而,霍去病最終沒有住進堂皇的府邸。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統(tǒng)軍戰(zhàn)匈奴大獲全勝,自己卻因長期勞累過度,病逝于軍中,年僅24歲,恰值人生最美年華??伤挠⒚退墓适?,卻如同滔滔不絕的黃河之水,幾千年一直在流淌。
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人究竟怎樣才能活得更有意義?現實生活中,不管你知道不知道,理解不理解,每個人都無法回避,都必須做出回答,這就是人生觀。所謂人生觀,就是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與態(tài)度,往往會通過一個人的理想和抱負以及生死觀、幸福觀、戀愛觀、苦樂觀等表現出來。人生觀受一定的世界觀支配和制約,同時又直接影響著世界觀。古今中外,人們對人生觀的論述,可謂洋洋大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一種人生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也是一種人生觀。兩相比較,前者能導致私欲橫流,極端個人主義盛行,而后者則可以走進一種“先國后家,為國舍家”、“無私奉獻,公而忘私”的崇高境界。
毛澤東在《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lián)系群眾》一文中說:“每一個人有一條生命,或者六十歲,或者七十歲,或者八十歲、九十歲,看你有多長的命。只要你還能工作就多多少少應當工作。而工作的時候就要有一股革命精神,就要有一種拼命精神。”其名篇《紀念白求恩》一文寫道:“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這里告訴我們一個深刻道理:一個人的生命長度總是有限的,而在正確的人生觀指導下的人生行為所拓展的生命寬度卻是無限的。霍去病青春韶華逝于軍中,盡管就生命長度而言,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極其短暫;但其生命的寬度,卻因舉世敬仰、萬眾師表,創(chuàng)造了大寫人生。從而真正活出了人生的意義,體現出了正確人生觀的實踐價值。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