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實際上應當理解為一種建立在國際法基礎上的國際強制力量保障的穩(wěn)定結構。如果同意這種見解,那么,目前的亞太和平實質上就是雅爾塔體系中的而不是其他體系中的和平。今天日本放棄戰(zhàn)爭權,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也是雅爾塔協(xié)定強力規(guī)定并為戰(zhàn)敗國日本所接受的。1943年《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明確規(guī)定:
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日本亦將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訓令日本:
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蓋吾人堅持非將負責之窮兵黷武主義驅出世界,則和平安全及正義之新秩序勢不可能。(第六款)
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時,及直至日本制造戰(zhàn)爭之力量業(yè)已毀滅,有確實可信之證據(jù)時,日本領土上經(jīng)盟國指定之地點,必須占領,俾吾人在此陳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第七款)
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第八款)
同年8月10日,日本分別向美國、英國、蘇聯(lián)、中國政府明確表示:
日本政府準備接受1945年7月26日由美國、英國以及中國政府,以及后來由蘇聯(lián)政府簽字的在波茨坦發(fā)表的聯(lián)合宣言中所列舉的條款。[55]
日本將上述意愿在1946年11月3日正式公布的《日本國憲法》中以國法形式得以確認。該憲法第九條規(guī)定: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于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fā)動的戰(zhàn)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哲娂捌渌麘?zhàn)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zhàn)權。
正是這些制約日本并為日本接受的條款構成了雅爾塔體系中的遠東和平體系的基石。只要遠東雅爾塔體系不被破壞,只要日本沒有通過遵守其和平承諾而為亞太國家和人民所接納,它就很難重新成為正常大國;換言之,日本要想重新武裝并成為政治大國,就必然要破壞遠東雅爾塔和平體系。山雨欲來風滿樓。1999年日本提出的《周邊事態(tài)法》和2003年國會通過的“有事三法案”[56]及其修改憲法第九條的舉動表明,歐洲雅爾塔格局解體后,日本已開始為顛覆雅爾塔遠東格局作前期準備。對此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1982-1987)在《日本二十一世紀的國家戰(zhàn)略》中講得直截了當:
還有關于憲法問題最大的爭論點,也就是第九條的問題,第一項的規(guī)定保留著尚可,但對于第二項“不保持陸??蘸推渌麘?zhàn)斗力。不承認國家的交戰(zhàn)權”等內容,就應該進行修改了。
對持續(xù)了近六十年的戰(zhàn)后體制進行歷史性轉換的時機已經(jīng)來臨,而且也必須進行轉變。不僅自民黨,所有的政黨都必須在這一觀點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自己的立足點。這樣的時期已經(jīng)到來。不能修正自己觀點的政黨,就是所謂舊時代的政黨。這就是至今為止的進展情況。還固守以前被麥克阿瑟占領后二三十年間的觀念的政黨,在國民中明顯落伍。國民正在不斷進步,所以遺留在舊體制中的東西就會被拋棄,而且我認為這種趨勢會越來越強。[57]
可以預見,遠東雅爾塔格局解體之日,也就是二戰(zhàn)反法西斯國際合作形成的和平體系在世界范圍終結之時。
雅爾塔體系中臺灣主權歸屬中國,是目前世界各國反復聲明的“一個中國原則”的法理基礎,也是聯(lián)合國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拒絕臺灣當局進入聯(lián)合國的法理基礎。值得特別說明的是,造成今天臺海分離現(xiàn)實的歷史原因是冷戰(zhàn)體系而不是雅爾塔體系。從這個意義上說,由國際社會公認的雅爾塔體系而非冷戰(zhàn)國家自認的冷戰(zhàn)條約構成的冷戰(zhàn)體系才是當今亞太和平的法理基礎。所以,在沒有取得亞太國際社會共識的新的合作體系出現(xiàn)之前,美國、俄國和中國就有權力保證,而日本也有義務兌現(xiàn)其于1945年前后向國際社會所作的承諾并維護現(xiàn)存于遠東的雅爾塔和平格局。在這個格局中,日本必須遵守其和平憲法,不能重新軍國主義化,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軍隊,必須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更不能觸動中國在臺灣的主權地位。
現(xiàn)在的問題在于,為了遏制中國,美國正在選擇張伯倫的路線:不是繼續(xù)兌現(xiàn)并謹守20世紀40年代在《大西洋憲章》(1941)、《聯(lián)合國家宣言》(1942)、《中蘇美英四國關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943)、《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宣言》、《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克里米亞(雅爾塔)會議公報》(1945年)、《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1945年)等國際文件中向世界人民所作的和平承諾,與俄國、中國及亞太國家一道維護遠東和平,而是單方面地綏靖日本并從不負責任的“埋葬雅爾塔遺產(chǎn)”表示中獲得機會主義的利益。這就無異于暗示日本可以率先向中、俄發(fā)難。日本知道,在亞洲如果沒有19世紀末中國和俄國的衰落和內亂,就不會有日本的明治霸業(yè),日本就不能攫奪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利益并最終非法奪取西太平洋。現(xiàn)在日本開始在釣魚島,繼而臺灣地區(qū)先向中國發(fā)難;日本右翼政客要求俄國歸還北方四島、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甚至否認遠東國際法庭判決結果的輿論日高。這表明日本右翼已不甘心只將日本保持在“經(jīng)濟大國”的層面。對亞洲各國而言,對于目前日本出現(xiàn)一系列否定遠東國際法庭審判的合法性,為日本太平洋戰(zhàn)爭中侵略亞洲國家的罪行張目,放棄和平發(fā)展道路的舉動,不僅要從民族感情的角度,更應該從雅爾塔體系的法理角度,來遏制日本右翼復辟“大東亞戰(zhàn)略”夢想的挑釁行為。關于此,讓人回想起毛澤東同志在半個世紀前說的但至今仍有意義的話:1954年8月毛澤東會見英國工黨代表團時希望英國工黨的朋友勸勸美國人:
不要武裝日本,武裝日本的目的是反對中國和蘇聯(lián),最后會害自己和西南太平洋各國,這是搬石頭打自己的腳,這種可能性是有的。[58]
1956年毛澤東在回答印尼總統(tǒng)蘇加諾“日本人口多,土地少,會不會向外侵略”的問題時,毛澤東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對外擴張的本質,他說:
這要制度改變以后,才能解決。想侵略的不是人民,而是壟斷財團。日本擴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59]
看來,現(xiàn)在仍有用毛澤東這句話再次提醒美國及國際社會的必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