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十五大就已經提出要依法治國,之后的代表大會也都有一部分內容專門講怎么樣依法治國,怎樣建設民主政治,但是中央全會專門對如何依法治國作一個決定,十八屆四中全會尚屬首次。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內容相當?shù)呢S富,因為要明確的問題很多,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
1. 依法治國總目標。
《決定》主要講了四個方面,第一,明確總目標;第二明確基本任務;第三,如何發(fā)揮它的作用;第四,怎樣加強黨的領導,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確總目標,我把它簡單地歸納為“53341”。
(1)五個體系。第一,要形成一個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第二,要形成一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第三,要形成一個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第四,要形成一個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第五,要形成一個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
(2)三個依法。第一,依法治國;第二,依法執(zhí)政;第三,依法行政。
(3)三個法治建設。第一,建設法治國家;第二,建設法治政府;第三,建設法治社會。把法治建設涵蓋國家、政府、社會三個層面。
(4)踐行法治建設的四條路徑。要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一個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也就是“第五個現(xiàn)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是從經濟的發(fā)展層面來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從政治層面、法治建設層面來實現(xiàn)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五大法治體系”、“三個共同推進”、“三位一體”的建設和“四法鏈接”,既從國家治理角度回答了法治的協(xié)調性,又從參與主體的角度回答了法治的系統(tǒng)性。
2.全面依法治國的六大任務。
第一,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第二,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第三,要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第四,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第五,要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第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3.如何發(fā)揮依法治國的作用。
第一,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第二,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fā)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并舉,增強法律法規(guī)的及時性、系統(tǒng)性、針對性、有效性。第三,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xié)商,充分發(fā)揮政協(xié)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lián)、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立法協(xié)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專家學者等對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調整論證咨詢機制。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4.加強黨的領導。要把黨的領導貫穿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全過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一個偉大的系統(tǒng)工程, “四個全面”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一個也不能少,誰也離不開誰。習近平同志在二〇一五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我們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xià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