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zhàn)風斗水 五年行近13萬公里 只為保公路安全無虞
當記者在三道井子收費站見到盧潤峰時,他正帶領著職工處理三道井子收費站口道路上的一處擁包安全隱患。擁包,大多是重型車輛在突然減速時對路面造成的一種破壞,嚴重時,可能會對車輛的輪胎、底盤等造成損壞,甚至可能發(fā)生重型貨物車輛側翻的險情,在了解情況后,盧潤峰帶著同事在第一時間將這處隱患排除掉了。盧潤峰說:“為了廣大駕駛員出行方便,也為他們的安全,作為我們來講那就是要及時趕到現(xiàn)場,馬上要恢復安全附屬設施,避免事故在這發(fā)生。”
盧潤峰正在指揮處理擁包。 圖片來源:赤峰文明網(wǎng)
2011年初,盧潤峰來到新安養(yǎng)路管理工區(qū)開始主持全面工作,主要承擔的是赤峰東環(huán)和大廣高速公路赤峰至通遼的部分路段,全長108.516公里。在這工作的4年時間里,盧潤峰幾乎每天都要在路上走上一遍,生產(chǎn)通行旺季時一天走上兩遍也是正常的。記者給他算了筆賬,按保守數(shù)字一年走三百天計算,他已經(jīng)走了近13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的3周多。
哪個地方有座橋、哪個地方有道涵洞,在盧潤峰的心里面,對于這條高速路的情況,早就形成了一本明細的賬。盧潤峰說:“哪一塊什么情況,哪一塊到雨季的時候是危險路段,冬季下雪的時候哪會是比較危險,這都在我心里裝著。”
盧潤峰正在指揮修補路面坑槽。 圖片來源:赤峰文明網(wǎng)
說起養(yǎng)護公路生涯中最難忘的事兒,2012年11月份的那場大雪,盧潤峰和同事們都記憶猶新,那場雪給車輛出行帶來的嚴重影響是十年不遇的。新安管理工區(qū)安全生產(chǎn)辦公室主任王鵬宇說:“雪下得非常大,一下就是連續(xù)的幾天,路上雪厚的地方有一米多深,車輛根本無法通行。”大雪過后,盧潤峰迅速帶領職工在第一時間奔赴一線,一干就是三天兩夜。他說:“下雨下雪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個命令,所有的員工不用通知,只要一下雪都在單位住,下雪以后我們隨時觀察著天氣預報,交警一封路,我們的機械就全部上路,在停雪24小時以內,就要全線貫通。”
在盧潤峰的日歷中,沒有節(jié)假日,也沒有嚴格意義的上下班,哪里任務重、哪里生產(chǎn)忙,他就會出現(xiàn)在哪里。新安管理工區(qū)職工孫天南說:“春天的時候綠化,盧所長和我們是每天徒步調查沿線的樹木是否有缺失缺苗的、是否有死的、是否有被動物吃的、是否有百姓砍伐的,這種情況必須要調查仔細。盧所長帶領我們在沿線,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曾經(jīng)一上午就走了十多公里,盧所長的身體毛病比較多,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敬業(yè)的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