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干事創(chuàng)業(yè)
黨員干部作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骨干,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盡其責,就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鄧小平同志在“文革”結束后再度出來工作時講:“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tài)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這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展現(xiàn)了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和寬廣胸襟,為每一名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樹立了光輝典范。
事業(yè)觀、政績觀反映著黨員干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著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立場、觀點、方法和成效。現(xiàn)實當中,有的黨員領導干部沉溺于自我設計、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把工作當作謀取功名利祿的跳板;有的熱衷于大干快上、裝點門面,表面上看干了不少事,其實背后的問題不少;有的為了能夠短時間內出政績,不顧實際、不擇手段,等等。這些表現(xiàn),究其根源是事業(yè)觀、政績觀上出了問題。事業(yè)觀和政績觀問題,歸根到底是“為誰干事、怎么干事”和“追求什么政績、如何追求政績”的問題。要堅持用實踐的觀點對待事業(yè)、看待政績,嚴謹科學決策,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把實際成效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決不搞虛政績、假政績、劣政績;堅持用群眾的觀點對待事業(yè)、看待政績,一切為群眾著想、為群眾而干,使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成為增進群眾福祉的過程;堅持用歷史的觀點來對待事業(yè)、看待政績,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不搞竭澤而漁的短期行為。
共產黨的干部,就應該敢于擔當,堅守正道、弘揚正氣。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當官就要擔當、當官就要盡責,如果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著矛盾繞著走、碰到難題往后退,那就沒有資格做黨員干部,更沒有資格做領導干部?,F(xiàn)在,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不小壓力和挑戰(zhàn),尤其需要有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的勇氣,有銳意創(chuàng)新、開拓進取的精神,不斷攻克改革中的堡壘,突破發(fā)展中的瓶頸。隨著作風建設深入推進、紀律約束不斷加強,一些黨員干部出現(xiàn)了“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干事”的傾向,這與黨性黨風的要求格格不入。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遵守規(guī)矩不能無所作為。要增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對那些為官不為、為官不勤、為官不廉的現(xiàn)象,對那些工作飄浮、弄虛作假、胡亂作為的問題,要敢于批評、敢于碰硬,鼓勵黨員干部多干事、多作為,不斷開拓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重要要求。他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高度評價鄧小平同志“求實、務實、踏實的實干家”的精神風范,要求全黨發(fā)揚務實高效、不尚空談的工作作風。繼承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求真務實就是一個基本要求。我們反對不良作風,不實事求是就是最大的作風不正。現(xiàn)在社會上普遍存在“急”的問題、“浮”的問題、“虛”的問題,“急”就是急躁、急于求成,“浮”就是飄浮、浮在表面,“虛”就是虛假、虛與委蛇。一些人不愿付出艱苦的努力,總想一舉成功、一夜成名,一镢頭挖出一口井。一些領域的工作本來思路很好,就是因為沒有認認真真、持之以恒地抓落實,結果成了“半拉子工程”、“爛尾工程”。這些都違背了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精神,都是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大忌。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腳踏實地干事,不信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始終保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發(fā)揚釘釘子精神,對那些事關全局、事關長遠的重大任務,對那些看準了的事情,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抓到底,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地抓下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