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群英(資料圖)
男人對女人的偏見當(dāng)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但是,一路走來的革命同志在革命成功后忽又重操舊論,唐群英怎能不怒?
啪!
啪!
宋教仁、林森各挨了一記耳光。
打人者唐群英,大喇喇率一眾女子揚長而去。
這是發(fā)生在1912年8月的一幕,宋教仁和林森當(dāng)時正主持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的相關(guān)事務(wù)。
在打人之前,唐群英還曾“三鬧”參議院。
3月19日,她率領(lǐng)20余名女將闖入臨時參議院,要求審議婦女參政權(quán)。而議長林森的推諉態(tài)度,令女將們異常憤懣。翌日,唐群英率眾列隊來到參議院求見議長,并要求列席旁聽。遭到拒絕后,怒不可遏的女將們砸碎議院玻璃窗,并打翻前來阻止的警衛(wèi),闖入議院與議員們進(jìn)行辯論。雙方各執(zhí)己見,最終不歡而散。21日,唐群英召集了更多女將再次來到參議院,且佩帶武器,議長不得不打電話給孫中山,請求“總統(tǒng)府”派兵保護(hù)。后經(jīng)孫中山斡旋,女將們方才離去。
唐群英是誰?她為何如此暴怒?
將門虎女滄浪踏波
唐群英是湘軍提督、振威將軍唐星照的第四個孩子,唐星照因自悔年少時讀書少,多年征戰(zhàn)殺戮太重,33歲時告別官場,專心在家孝親課子。
虎父無犬女。10歲時,唐群英就央求父親教她劍法,勤學(xué)苦練之余,她還常常組織周邊的孩童扮作宋軍、遼軍“打仗”,并自稱“穆桂英”掛帥出征,迎戰(zhàn)“遼軍”。當(dāng)時,女子都要纏足,名門千金更得有一雙“三寸金蓮”。一開始,唐群英以為纏足不分男女,就忍痛接受了。沒想到哥哥居然不纏,而且健步如飛,于是唐群英自己動手拆掉了裹腳布,要求跟哥哥一樣。之后,她開始攻讀中國典籍,以及《木蘭詞》、《烈女傳》、《精忠岳傳》之類的作品,既能寫一手好詩文,又能騎馬擊劍。望著這個果敢豪邁文武雙全的女兒,唐星照感嘆道:如果是個兒子,必能光耀門楣。唐群英聽罷反問:是女兒,就不能光耀門楣嗎?
20歲那年,唐群英遵母命嫁到鄰縣湘鄉(xiāng)荷葉塘,之后有了一個女兒。在夫家,她遇到了一個對她一生影響極大的人——秋瑾。
唐群英的丈夫曾傳綱,是曾國藩的堂弟;而秋瑾的丈夫王廷鈞,是曾國藩的表侄,家也在荷葉塘。唐群英和秋瑾,可謂一見如故,她們常一起吟詩比武,探討國事家事。而就在這年冬天,唐群英的女兒夭折了。次年8月,不幸再次降臨,她的丈夫又突然病故了。
按照當(dāng)時的禮教,她應(yīng)該在夫家守節(jié),但唐群英選擇大歸娘家,并深居簡出,以讀書為樂。
如果說,康有為的《婦女之苦總論》讓她對女子的社會地位有所認(rèn)識,并常在鄉(xiāng)間為姐妹們主持正義打抱不平;那么《大同書》、《天演論》、《救亡決論》、《警世鐘》、《猛回頭》、《革命軍》等,則使她的眼界豁然開朗。在《讀大同書感懷》中,唐群英寫下了自己的感受:斗室自溫酒,鈞天誰換風(fēng)?猶在滄浪里,誓作踏波人。
之后,她又與秋瑾數(shù)度重逢,雖時間不長,但從秋瑾那里,唐群英了解了時局。在她看來,國家受辱,女子豈能坐視不理?天下興亡,應(yīng)該人皆有責(zé)!
應(yīng)秋瑾之約,1904年秋,33歲的唐群英辭別故土,飄洋過海前往東京,并于第二年考入了東京青山實踐女校。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