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和俄羅斯圍繞烏克蘭劍拔弩張的對峙情緒從橙色革命就已經注定。當時有兩篇標志性的文章,實際上代表了美、俄官方的看法。美國的《華盛頓郵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稱,烏克蘭選舉結果的反轉是為了大多數烏克蘭人民想要的民主和獨立,是美國和歐盟的勝利,實際上這就說明美國和歐盟確實插手其中,支持尤先科的。同一天俄羅斯針鋒相對地發(fā)表了一篇文章,講尤先科是小丑,這是西方導演的木偶戲。可以看出,西方與俄羅斯圍繞烏克蘭的爭奪,就此正式拉開序幕。由此可見,絕對不是因為一年之前亞努科維奇的一個決定,就導致了烏克蘭出現這么急劇的動蕩,這里有著非常深刻的背景和原因。
尤先科通過“橙色革命”執(zhí)政以后,不斷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政治危機。他上任不久便與同屬聯盟和重要支持對象季莫申科決裂,以政府工作不力和缺乏團隊精神為由,解散了季莫申科政府,致使季莫申科擔任總理才7個月,就被解職了。季莫申科也是一位非常不簡單的女強人,她來自西部,擁有精明的商業(yè)頭腦,曾壟斷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身家超過百億元,被譽為烏克蘭的天然氣公主、石油女皇和烏克蘭鐵娘子,在政壇中也是起起落落,幾經沉浮。
尤先科上臺以后,就開始實行議會制,議會制的規(guī)定就是總統(tǒng)不能任命總理,總理要由議會多數黨派推選,而且總理的權力是非常大的??偨y(tǒng)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解散議會,可以任命幾個強力部門的領導人,像國防部長、外交部長,但是像財權,像很多重要地方的資源分配權,都掌握在總理的手里。在烏克蘭的議會中占據第一位的其實是亞努科維奇所在的地區(qū)黨,但沒有過半數,必須要拉攏其他人才能成為議會多數,從而推舉自己成為總理。季莫申科面對的是同樣的情況,她所在的季莫申科聯盟一直在議會當中處于第二位,也必須聯合其他政黨才能獲得總理的職位??偨y(tǒng)尤先科領導的政黨“我們的烏克蘭”在議會當中居第三位,也沒有辦法控制議會,于是他想了很多辦法,盡可能讓執(zhí)政聯盟流產,流產以后再解散議會,反復重選,可盡管如此,他所在的政黨也一直沒有獲得成功,最后導致大權旁落。
尤先科的任期就在這樣混亂的情況下度過了,任期結束,他只好黯然下臺。實際上,到他執(zhí)政末期的時候,他已經沒有辦法掌控局勢,真正在角逐的就是代表西部的季莫申科和代表東部的亞努科維奇。
在尤先科執(zhí)政的這幾年中,確實是很混亂的,很多人可能都搞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簡單說就是爭權奪利。一會兒議會解散了,一會兒政府垮臺了,不斷出現這樣的情況,造成的惡果就是整個烏克蘭政治混亂不堪,也根本沒人去發(fā)展經濟,因為總理都不知道自己能在任多長時間,也許剛剛上任,背后的議會聯盟就解散了,議會解散了總理就得辭職。當時的體制就是這么脆弱,大家關心的就是怎么保住自己的位置,怎么爭奪更多的權力,沒有人去想怎么發(fā)展經濟,怎么讓國內恢復秩序等等這些事情。
季莫申科和亞努科維奇的爭斗一直在繼續(xù),2010年總統(tǒng)選舉是這兩個人的直接角逐,最后亞努科維奇獲勝了,他終于一雪2004年在“橙色革命”中失敗的前恥。但是季莫申科拒絕承認失敗,其實當時差距也不是特別大,所以季莫申科還想組織第二次橙色革命,但是當時的西方正在經歷痛苦的金融危機,無暇他顧,因為缺乏資金支持,季莫申科只好接受了這一結果。但是,2011年烏檢察院就指控她濫用職權,簽署高價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協(xié)議。烏檢方經過調查以后認定,季莫申科在擔任總理期間,與俄羅斯簽署天然氣協(xié)議時出賣了烏克蘭的國家利益,烏克蘭總檢察長辦公室發(fā)言人尤里·博伊琴科說,這份10年期協(xié)議令烏克蘭蒙受35億格里夫納(約合4.4億美元)損失,季莫申科簽署協(xié)議時未獲內閣批準。實際上,季莫申科是代表西部的,在她擔任總理期間,俄羅斯對橙色政府并不滿意,就用天然氣這個手段來進行刁難,制造了很多難題,俄烏關于天然氣價格的談判非常艱難。依照2009年1月簽訂的協(xié)議,烏克蘭以每1000立方米450美元的價格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高于許多歐洲國家進口俄天然氣的價格。最終烏克蘭法院宣布,季莫申科因在烏俄兩國天然氣供應協(xié)議中濫用職權被判處7年監(jiān)禁。盡管季莫申科本人拒絕認罪,聲稱其遭到“政治迫害”,還是被迫進入哈爾科夫州卡恰洛夫斯基女子監(jiān)獄服刑。
亞努科維奇當政期間,一直試圖在東西方尋找平衡,他既不想完全跟著俄羅斯走,又希望能夠更近一步維系跟歐盟的關系,但是歐盟在季莫申科的問題上對他施加了比較大的壓力,尤其針對季莫申科入獄后的身體情況非常差,歐洲國家認為應該盡快釋放她,并將此作為簽署聯系國協(xié)定的條件之一。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