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一國的法治道路總是由一國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和歷史文化傳統(tǒng)等因素決定的。我們不能設想,世界上一百多個國情千差萬別的主權國家,只能走一條完全一樣的法治道路。馬克思曾深刻指出:“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法治道路,只有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法治道路。(下轉(zhuǎn)第12版)
(上接第1版)
記者:《決定》強調(diào),實現(xiàn)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您如何看待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
袁曙宏: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問題,是《決定》回答的最重大問題,回答得非常透徹、清晰、旗幟鮮明。為什么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個原因是這個問題關系國本,關系我國法治的根本;另一個原因是社會上有不正確的認識,國外有各種攻擊言論混淆視聽。
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第一位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我們說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最根本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法治發(fā)展歷程告訴我們,黨與法治的關系始終是我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這一問題處理得好,則法治興;處理得不好,則法治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件大事能不能辦好,最關鍵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確、政治保證是不是堅強有力,具體講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zhì)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理論支撐,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應當看到,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完全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我們?nèi)嫱七M依法治國,決不是虛化、弱化甚至動搖、否定黨的領導,而是為了進一步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改善黨的執(zhí)政方式,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也是與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我們要清醒認識到:一些敵對勢力或政治異見人士鼓吹和宣揚“西方憲政”“三權分立”“司法獨立”,其要害就是質(zhì)疑、削弱和否定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領導;一些人提出“黨大還是法大”等似是而非的命題,發(fā)出把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的噪音,不是政治上的糊涂,就是別有用心。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從理論上主動澄清和駁斥把黨與法、黨的政策與法律、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始終堅持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