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先說第一個大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我們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比較熟悉了。十七大我們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時候,說它有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第三,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第四,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四個,第一是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第二是理想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是精神動力: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第四是行為規(guī)范:社會主義榮辱觀,道德規(guī)范。這樣在指導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動力、道德規(guī)范方面形成了一個相互聯(lián)系和支撐的系統(tǒng),我們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它特別重要,內容豐富;但是內容比較多,大家不容易記住。比如說第一,馬克思主義,大家知道馬克思主義包括了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家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包括了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第三,民族精神,五千年,時代精神,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第四,榮辱觀,八榮八恥。這內容太豐富,同時也太多。當然我們大學生、研究生、大學老師沒問題,但是普通老百姓要記住很困難。
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有一個轉換。怎么轉換?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的轉換,這是我的基本看法。哪三個轉換?第一,要從理論體系轉換到格言警句。使它短小精悍、形象生動、瑯瑯上口、過目不忘、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第二,從理論界到人民大眾的轉換。從學術圈走向老百姓,使普通民眾都能夠了解和把握,不能只是我們大學生、老師、知識分子、公務員、黨政干部知道,這還不夠,要讓最普通的老百姓感知它、領悟它、認同它,這是最重要的。第三,從知到行、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知和行是一對特別重要的范疇。知,古代叫知,今天就是理論了;行,古代叫行,今天就是實踐,今天我們叫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古代有一個特別好的詞叫“知行合一”。知和行的問題上,中國古代至少在兩個問題上有爭論:一是誰先誰后,二是誰難誰易,誰困難一點誰容易一點。一部分人認為是知先行后,但另一部分人認為是知后行先,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第二,誰難誰易,有人認為知難行易,有人認為知易行難,誰也說服不了誰。大家在最后一個問題上取得共識,不管是知先行后、知后行先,不管是知易行難、知難行易,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沒有分歧。今天我們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鍵是知行合一,它不僅是個知的問題,而且是個行的問題,就是要知行合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
下面我圍繞著第一個轉換,再稍微多說幾句。第一個轉換,就是從體系過渡到核心價值。我們先看西方的核心價值,西方的核心價值是什么?讓我們在座的老師、同學回答,大家的答案應該基本一致,西方的核心價值就是:自由、民主、平等、博愛。這和它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是相連的,從《獨立宣言》《人權宣言》延續(xù)下來的,這是它的核心價值。我一定要補充一句,就是西方的核心價值,特別是美國,它有雙重標準。比如說斯諾登“棱鏡門”事件,美國為了所謂的國家安全反恐,長時間地監(jiān)控對手,也監(jiān)控盟友,監(jiān)控領導人,也監(jiān)控老百姓。這就侵犯了個人的隱私、自由、安全等。所以它有雙重標準,這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什么?這個問題,如果讓我們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回答,答案就不一樣了,就會有分歧了,很可能五花八門。你認為這個是,他認為那個是,好像還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我認為這三個詞特別重要,它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這三個詞就是:仁者愛人、和而不同、禮義廉恥。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它不是唯一的標準答案,與大家交流。
我先說中間這個詞,中間這個詞叫和而不同,大家都知道這個詞是孔夫子講的??追蜃釉凇墩撜Z》中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內在精神和價值追求,中國文化在一定意義上講是和文化,它追尋的目標是和、和諧。大家看,中國文化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我們強調天人合一;在辯證法上,我們強調合二而一;在價值觀上,我們強調和而不同,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講的要照顧彼此的關切,實現(xiàn)雙贏、互贏、共贏;在處世觀上,我們強調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