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全心全意服務(wù)人民,真正讓人民群眾從內(nèi)心深處受到感動。我們知道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可愛的,是最講情感的。而如果我們的領(lǐng)導(dǎo)干部能夠從情感上跟人民群眾實現(xiàn)共通、共融,那么他的工作就非常好做,他的工作開展起來就順手。如果在感情上與人民群眾有隔膜,不能夠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盡管人民群眾可能在表面上尊敬你,敬畏你的職位,但是始終不能夠與你心連心,手拉手,面對面的開展工作,始終不能夠?qū)δ阈纬烧嬲龔?qiáng)有力的支持。所以,與群眾打成一片,真正讓群眾從情感上受到感動、觸動,非常重要。
那么這有一個問題,就是怎么樣才能讓群眾真正地從內(nèi)心受到觸動?一句話,我們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
在焦裕祿身上,我們看到他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也就是說他心中無私天地寬,心中沒有任何私利,只有人民群眾的利益。在這個時候他說共產(chǎn)黨員應(yīng)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xiàn)在群眾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guān)心群眾,幫助群眾,真正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這種革命的本色和風(fēng)范,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只有在這種心境下,只有在這種境界下,人民群眾才能夠真正地感受到你確實是在全心全意服務(wù)于他們,所以他們真的才能夠全心全意的支持你的工作。所以這是焦裕祿給我們在做群眾工作的第一個啟示,那就是要全心全意服務(wù)人民,真正讓人民群眾從內(nèi)心深處受到感情上的觸動和感動,從而愿意跟著你做好一切工作。
第二個方面來說,以艱苦奮斗的精神感召人民,讓人民群眾自覺自愿的同黨一起奮斗。我們知道蘭考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地方,所謂的三害:內(nèi)澇、風(fēng)沙和鹽堿。這三害造成了蘭考在歷史上就是一個非常貧窮落后的地區(qū)。但是,貧窮落后不等于沒有辦法,貧窮落后不等于就要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焦裕祿到了蘭考之后,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力拼搏,自強(qiáng)不息,從而給蘭考人民注入了一種新的希望,讓蘭考人民自覺自愿的跟他一起戰(zhàn)勝三害,樹立起了建設(shè)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
那么在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邏輯,就是說為什么人民群眾愿意自覺自愿的跟黨的干部一起奮斗呢?那就是因為我們黨的干部,我們黨必須保持一種艱苦奮斗的本色,如果沒有這種本色,人民群眾看到你官做大了,位子高了,吃穿待遇好了,他就會自覺的遠(yuǎn)離你,在感情上跟你融不到一起,在話語上講不到一起,就難以贏得他們的信任,難以贏得他們的支持。所以,我們焦裕祿同志在那種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讓人民群眾從中感受到了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從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中,感覺到了一種精神力量的支撐。盡管物質(zhì)條件不豐富,人民群眾生活非常貧困,但是他從黨和黨的干部的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中,感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支柱,而這種精神上的支柱就變成了他們前進(jìn)的強(qiáng)大的動力。所以焦裕祿同志說過這樣非常令人感動的話:坐在破椅子上就不能革命嗎?他接著說了自己的意見,如果災(zāi)區(qū)的面貌沒有改變,還大量吃著國家的統(tǒng)銷糧,群眾生活很困難,富麗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連想一想也是很危險的,這是為什么?因為中國的老百姓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他特別講究平等性。
鄧小平同志曾經(jīng)說過,為什么三年自然災(zāi)害、抗美援朝的時候,全國條件那么艱苦,但是老百姓沒有怨言呢?他就用了三個字來說明這個原因,因為當(dāng)時大家一塊苦。“一塊苦”這三個字非常精彩的點出了為什么老百姓愿意跟黨在一起。只要我們黨不脫離群眾,只要我們不搞特權(quán),只要不搞特殊和例外,老百姓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他是會自覺自愿的和你一塊奮斗的,因為他知道像這樣的干部是一定會跟他們在一起的,一定不會脫離他們的,所以他們才會愿意跟黨一起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