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1974年“四•二五革命”勝利后,新政府宣布反對殖民主義、放棄海外殖民地的立場,公開承認澳門不是葡屬殖民地,而是中國擁有領土主權,由葡萄牙管理的地區(qū)。隨后澳門在行政管理方面逐步進行改革。1976年頒布《澳門組織章程》,成立澳門立法議會,修訂各項法律,改革陋弊,健全法制;在經(jīng)濟上實行開放,吸引外商資本,鼓勵澳人投資,守行都市化計劃,改善交通電訊,實行工業(yè)多元化,提高旅游業(yè)素質,以及加強同中國內地的聯(lián)系和合作等等。葡萄牙新政權對澳門政策的這種轉變,促進了澳門的安定與繁榮,也促進了中葡關系的發(fā)展。
1966年12月21日《新華日報》。
1966年12月26日、30日《新華日報》。
1975年1月,葡萄牙宣布同臺灣民黨政權斷交,從面為中葡建交奠定了基礎。
1977年,中葡兩國開始建交談判。澳門的命運是談判是的主要問題。1979年2月8日,中葡雙方發(fā)表建交公報,宣稱:“兩國政府將根據(j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和平等互利的原則維持其外交關系。”關于澳門問題也已原則上達成協(xié)議。葡萄牙承認:“澳門是中國的領土,目前由葡國政府管理,這是一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問題,在適當?shù)臅r期,中葡兩國將通過友好協(xié)商來解決。“但是這個協(xié)議,中葡雙方在建交時均沒有公布。
中葡建交后,兩國關系趨向友,互訪頻繁。1980年3月,澳督伊芝迪將軍應邀訪問北京。這是自1949年以來訪問中國的第一位總督。同年9月,廣東省長習仲勛訪問澳門。1981年10月,新任澳督高斯達訪問廣州和珠海特區(qū)。10月底,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仲夷訪問澳門。12月,廣州市長梁靈光等亦赴澳訪問。1985年2月,澳督高斯達訪問北京。國家廣度李先念接見高斯達時表示,在澳門問題獲得解決之前,雙方應共同合作,把澳門管理好,保持社會秩序安定,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隨著中葡友誼的增進,兩國最高領導人又進行了互訪。在葡萄牙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平托于1984年5月訪華以后,11月,李先念主席應邀訪問葡萄牙,受到隆重而友好的歡迎。1985年3月,葡萄牙總統(tǒng)恩尼斯亦應邀回訪了中國。中葡兩國關系的不斷發(fā)展,尤其是在1984年中英達成香港協(xié)議之后,解決澳門總是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
80年代,我國政府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以解決歷史上遺留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完成統(tǒng)一祖國的神圣事業(yè)。這一構想是在照顧到歷史與現(xiàn)狀,以及各有關方面的利益的基礎上提出的。我國政府按照這一構想,同鞏固通過友好合作,互相諒解,圓滿地解決了香港問題,從而使統(tǒng)一祖國的大業(yè)向前邁進了一步?!吨杏⒙?lián)全聲明》發(fā)表后,鄧小平同志于1984年10月3日和6日兩次接見港澳同胞國慶觀禮團,提出了澳門問題。指出澳門問題的解決也是按照“一國兩制,澳人治澳”的原則。1985年5月葡萄牙總統(tǒng)埃亞內斯訪華期間,中葡雙方于5月23日發(fā)表聯(lián)合公報,表示將于近期內通過外交途徑就澳門問題舉行談判。1986年3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周南在進而斯本與葡外長皮雷斯•德米蘭達再次就舉行談判問題進行磋商。
澳門問題引起舉世矚目。我國政府通過各種場合闡明了中國的方針。明確指出:“對于解決澳門問題,我國的基本方針,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并保持澳門的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一國兩制’同樣適用于澳門問題。當然,還要結合澳門的特殊情況,對我國解決澳門問題了將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政策。”①
1986年5月23日《瞭望周刊》評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