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辜負了大學“憲章”的使命
中國的大學終于迎來了它的“憲章”時代,雖然目前只有6所大學的章程被核準獲批,但輿論還是忍不住地表達亢奮之情。高等學校章程被視為大學的“憲章”,上承國家法律法規(guī),下啟內(nèi)部各項規(guī)章制度。從中外大學發(fā)展的歷史與規(guī)律看,章程在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國,大學章程幾乎一直處于空白狀態(tài)。6所大學章程獲批,這給人一種美好想象。而且,從已知的信息看,按照計劃包括北大清華在內(nèi)的所有985高校需于明年6月前完成章程制定,全國所有高校要在2015年底前完成。中國的大學即將結(jié)束“無章可循”的歷史,它離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距離正在縮短。
6所高校大學章程獲批,更大程度上給出的想象,還是集結(jié)在“自主治校”的方面,以及從“獲批”到“去行政化”的距離。大學已成為實際上的官場,為什么一線真正教學的老師人輕言微,后勤搞服務的行政人員卻成了高校里真正的主角?長期以來,輿論對此從未停止過追問。以至于吉林大學的校長不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這樣一個不該是新聞的信息,當時卻被輿論“大炒特炒”。
如今6所高校的大學章程獲批了,更多的高校正在制定著大學章程,教育部的官員們對大學去行政化、落實自主辦學權也激昂地表達著信心。對于中國整個社會而言,大學行政化只是中國行政文化的一部分,當這種行政文化積垢重重時,大學去行政化也并非易事。有了章程,甚至有了比較科學(即大學不再是政府附屬而是真正獨立法人)的章程,也并不意味著大學會自然地成為真正的大學。知不易行亦不易,所以,大學“憲章”到底在現(xiàn)實中能發(fā)揮多大的作用,尚需觀察。
也正因如此,在輿論對大學憲章表示欣慰的同時也表達著隱隱的擔憂:大學“憲章”能治理大學腐敗嗎?近幾年有關高校的丑聞并不少,從學術腐敗、招生腐敗,乃至基建腐敗,社會其他領域有的腐敗,在高校幾乎也無孔不入。腐敗從何而來,根本上說還是因為不該擁有權力的人擁有了權力,即便是權力者的權力來源正當合法,但當權力不受監(jiān)督時也會滋生腐敗。新的“大學憲章”出臺,目的就是去行政化,削減和監(jiān)督行政權力,把大學校園里的官氣革除掉。所以,大學“憲章”能發(fā)揮多大作用,還要看這些章程的具體條文,以及最后執(zhí)行的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大學憲章的制定一定是經(jīng)過高校中不同群體真正討論的,它能代表高校老師和學生的利益,大學憲章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總要適時修改。以劍橋大學為例,雖然是個組織松散的學院聯(lián)合體,各學院實行高度自治,但每個學院都遵守統(tǒng)一的劍橋大學章程,該章程由大學的立法機構(gòu)起草通過,并且每年進行修訂。
可以期待的是,與其他領域的行政化相比,高校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相對比較強,一旦有了章程,很多教師、學生都會來對照,大學“憲章”或許不會成為一紙空文。比之更深遠的期待是,高校事實上也有著繼承、創(chuàng)新、引領社會文化的責任,高等院校把依法治校做好,對社會起到應有的引領作用,國家層面的依法治國就可以逐步建設得更好。
所以,我們千萬別辜負了“大學憲章”的使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