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典的判例來詮釋法律的精髓”
法治周末:您提到,公民要把法律法規(guī)作為自身活動的基本行為準則,要學會也要有勇氣通過法定程序表達訴求,用法律手段解決糾紛維護自身的權益。您也提到了太子奶的創(chuàng)始人李途純的案子,說他最后能完身而歸,就在于他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始終守法合規(guī)地經營。李途純是民營經濟的代表人物,您如何看待民營經濟在未來改革中發(fā)展的法律保障?
吳曉靈:“打鐵還得自身硬”,李途純在創(chuàng)業(yè)中不去向任何人送禮,自己也不接受禮物,正是這樣守法、合規(guī)地經營,才使他立于不敗之地。
在法律上,國家要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產權和合法利益,不單純是針對民營經濟。
“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地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jiān)管各種所有制經濟。”這也是三中全會決定中的重要內容。
法治周末:您提到要用經典的判例來詮釋法律的精髓,具體應當怎么理解?
吳曉靈:經典案例用周其仁的話來說就像是講故事,它會讓人們更容易理解法律的實質,也有助于堅定大家的法律信心。
現(xiàn)在我們的經濟生活領域中,有一些民營企業(yè)財產受到侵害的案件,如果能出現(xiàn)一個標桿性的判例,那我們所講的原則就能落地。
今年以來,最高法院正在有序推進司法公開,以公開促公正,希望這樣的經典判例盡快出來。
法治周末:您也提到在法律不完備的情況下,作為法官判案要尋找社會的良心,這在審判案件中如何體現(xiàn)?
吳曉靈:法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是完善的,有一些案情是合理不合法的,有的是合法不合理的,如何去定奪,這就體現(xiàn)了法官這個職業(yè)群體的良心。
這個時候,應按保護公民權利的價值取向作出定奪,這樣的判決既能讓社會看到法律的缺陷,不斷通過修法來完善,也有助于引導社會道德。
“不是法律越多越好”
法治周末:您提到完善法律體系要有“較真兒的公民和較真兒的律師”,此前較真兒的公民和律師在推動收容遣送制度、勞教制度的廢除上都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推進金融領域法律和制度完善上,哪些公民和律師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吳曉靈:目前我還沒看到。但我期望在理財市場上能出現(xiàn)這樣的判例。也寄希望于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能在投資者保護上作出經典判例。
法治周末:您認為目前金融領域有哪些問題亟待法律規(guī)范,或者哪些法律亟待完善?
吳曉靈:金融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有賴于法律制度的完善。
但也不是法律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在未來幾年中,應該重點修訂和完善人民銀行法、商業(yè)銀行法、證券法以及信托法。
法治周末:您負責的領域里,明年會有哪些法律會修訂?
吳曉靈:我負責的領域里有證券法、期貨法,這兩部法規(guī)修訂的時機和條件都比較成熟,目前已經一同被列入了明年的立法計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