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推“借記卡盜刷險”
記者近日了解到,在借記卡盜刷風險不斷增加而持卡人索賠困難的情況下,平安銀行與平安產險緊密合作,近期推出針對借記卡的“盜刷保險”,根據持卡人的受損情況,借記卡“盜刷險”最高賠付額度將高達100萬。
記者了解到,深圳市場上,并非所有銀行都會購買銀行卡被盜刷的保險賠付,目前包括交行、廣發(fā)、華夏等銀行推出了信用卡失卡保障的服務,由銀行統(tǒng)一投保,通過保險公司購買保險,來減輕持卡人甚至是銀行的責任。而平安銀行此番推出的“借記卡盜刷險”,在行業(yè)內尚屬首次。
據悉,“借記卡盜刷險”的主要保障范圍涵蓋了目前主要的盜刷風險,包括:借記卡因被他人盜刷、復制而導致的資金損失;借記卡被他人在銀行柜面及ATM機器上盜取或轉賬導致的資金損失;網銀賬戶被他人盜用導致的資金損失;客戶在被歹徒脅迫的狀態(tài)下,將銀行卡或網銀賬號及密碼透露給他人導致的資金損失。
平安產險的理賠專家提醒,理賠的關鍵是持卡人要如實提供如下材料:持卡人成功投保后,保險公司發(fā)給持卡人的保單號;持卡人銀行卡及網銀賬戶被盜刷及盜用的交易記錄;有關損失資金的流向記錄,比如涉及轉賬,需提供收款方姓名及賬號等信息;持卡人的身份證明;掛失時間證明;公安機關證明。這位理賠專家表示,持卡人報案20天后,仍無法偵破的案件,保險公司將予以理賠,保障期內(1年)最高累計賠償分別為20萬元、50萬元及100萬元。
“借記卡盜刷險”獲賠難
不過,市場質疑這是否為銀行的炒作之舉。有持卡人在微博上發(fā)問:“盜刷險的賠付是否藏著太多細則?持卡人如果遭遇盜刷了,想獲得賠償真的有銀行說的那么簡單嗎?盜刷險是否真正能幫助持卡人轉嫁盜刷風險?”
據悉,“借記卡盜刷險”的免責范圍有如下細則:持卡人的親朋好友、以及持卡人授權的人員使用持卡人的銀行卡及網銀賬戶,導致的資金損失;在沒有被脅迫的情況下,持卡人向他人透露銀行卡或網銀賬號及密碼,導致的資金損失;持卡人的銀行卡及網銀賬戶在向銀行掛失前48小時以外的損失;持卡人沒有遵循銀行的銀行卡及網銀賬戶的使用條例,導致的資金損失。上述情況,保險公司將不承擔賠付責任。
平安產險的理賠專家表示,理賠關鍵是看被盜刷的責任是否在銀行。“多數(shù)銀行規(guī)定: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發(fā)卡機構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若因卡片或密碼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他告訴記者,“若是銀行自身管理的原因產生的盜刷,只要符合合同約定的均可進行理賠,但若是因為自己管理銀行密碼不當而造成的盜刷,或難以理賠。”
律師金焰分析,從“借記卡盜刷險”的免責細則來看,想要通過這個盜刷險獲得賠付很難。雖然宣傳單上說銀行將承擔被盜刷的損失,但通常情況下,持卡人難以舉證無意識丟失。他認為,免責細則中“持卡人沒有遵循銀行的銀行卡及網銀帳戶的使用條例,導致的資金損失”這一條,有霸王條款之嫌。在盜刷金額小的時候,保險公司也許會賠付;但一旦遭遇金額較大的盜刷案件,銀行和保險公司可以以任何一個理由拒賠,比如,說持卡人保管卡片不當、無意泄漏密碼等等。
他建議,“與其指望通過買保險來轉嫁風險,持卡人不如花點錢主動把磁條卡升級為芯片卡,芯片卡至少可以從技術上阻截盜刷的發(fā)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