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執(zhí)政案例】
【事件介紹】
15省份“O”段車牌全部取消 遏制特權車
2013年9月1日起,吉林、安徽兩省都將視所有懸掛“吉O”和“皖O”號牌上路的機動車,為假牌或無牌照車輛。2013年8月25日,吉林省公安廳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目前換牌進展很順利,下個月開始,再懸掛‘O’牌上路,就按懸掛假號牌查處”。
廣西則計劃取消除公安系統(tǒng)外的所有“桂O”號牌。黨委書記彭清華說,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換車牌只是一個‘小動作’,卻蘊含著接地氣、轉作風、順民意的‘硬道理’。”7月26日,他與自治區(qū)其他常委一道,將常委公務用車由“桂O”車牌,更換成普通民用車牌。
初步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qū)市中,全面取消“O牌”的省份達15個;部分取消“O牌”的省份共4個;尚有12個省份未取消“O牌”。
■ 盤點 15省份“O”牌退出舞臺
較早實施“O”牌“車改”的上海市,于2004年全面取消“滬O”車牌。
2003年上海“兩會”,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章繼浩建議取消“滬O”牌照。隨后,上海市公安局成立了公安車輛改革課題小組,時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的鄭善和任組長。
曾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長的鄭善和向記者回憶,當時存在著是停用部分地區(qū)、部分單位的“O”牌(俗稱“小改”),還是讓當地“O”牌徹底退出舞臺(俗稱 “大改”)的爭議,他們抽樣調查警用車使用實情,在對某分局一個大院抽樣調查時發(fā)現,車輛使用率只有40%;有一輛車一年只跑了8000公里,只是上下班 代步的個人專用交通工具。調研后,上海制定了“大改”決策,2004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滬O”號牌。
其后,其他地區(qū)陸續(xù)采用上海的方案。截至目前,全國全面取消“O”牌的省份共有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浙江、江蘇、陜西、河南、湖南、寧夏、四川、安徽等15個。
部分省份公安機關保留“O”牌
與全面取消“O”牌不同,內蒙古、山東是在下轄部分市取消“O”牌,其他下轄市仍在使用。湖北、廣西則是回收除公安機關外其他單位的“O”牌。
2013年8月25日,廣西公安廳交警總隊秘書科工作人員接受電話采訪時說,目前,自治區(qū)黨委常委等四套班子領導帶頭,將“桂O”車牌的公務用車,換成普通民用車牌。之后,各下轄市、各廳局單位的“桂O”車牌,也將逐步換為普通民用車牌。
這名工作人員說,換牌結束后,交警將上路抽查假“桂O”車牌,“屬于公安機關專用的‘桂O’車牌,交警一般一眼就能認出來,所以不會出現大量套牌等問題。”
原湖北省公安廳長吳永文曾在2010年8月10日的公安機關視頻會上發(fā)言透露了“O”牌“小改”的弊端。2003年到2006年,湖北用三年時間,分批回收除公安機關外的所有“鄂O”車牌。但之后“鄂O”車牌成為“稀缺資源”,一些民警違規(guī)發(fā)放。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