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維護蘇聯(lián)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制定對華雙重政策。
解放戰(zhàn)爭后期,斯大林雖然積極支持中共,但在外交上又對和談表示“期望”。這種對華雙重政策是由其國家安全利益及害怕美國干涉的復雜心態(tài)決定的。在蘇聯(lián)看來,如果美國出兵干涉,蘇聯(lián)很可能會被卷入戰(zhàn)爭,會造成與美國直接的對抗,這樣蘇聯(lián)的國家安全和利益都會受到影響。因此,就不難理解在中共1949年4月渡江前夕,斯大林因擔心美國干涉而又給中共發(fā)出的電報了。斯大林在電報中特別提醒毛澤東:“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績輝煌,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認為反對蔣介石的運動已經(jīng)結束。斯大林認為,英法美怕人民解放軍越過與中國接壤國家的邊界線,進而在這些國家以及蔣介石占據(jù)的島嶼造成革命的形勢。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可能采取各種措施(從封鎖到同中國發(fā)生武裝沖突)來保住島嶼和亞洲。斯大林指出,英美軍隊在南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后方登陸的危險性尤其增大了。”(參見〔俄〕С.Н.貢恰羅夫著,馬貴凡譯《斯大林同毛澤東的對話》,《國外中共黨史研究動態(tài)》1992年第2期。原載俄羅斯《遠東問題》雜志1991年第6期。)對此,斯大林在電報中向中共提出三條建議:1、不要著急,要認真做好人民解放軍向南進軍推進到與鄰國邊界線的準備;2、從南下的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中選出兩個好的軍團,投放到港口地區(qū),充實當?shù)亓α?,防備敵軍行動?、暫時不要縮減人民解放軍部隊。(參見〔俄〕С.Н.貢恰羅夫著,馬貴凡譯《斯大林同毛澤東的對話》。)新中國成立前后在華工作的蘇聯(lián)總顧問И.В.科瓦廖夫認為,斯大林此時的電報“只是建議如何更好地組織這次進攻”,“并未談到制止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南方發(fā)動攻勢的問題”。(參見〔俄〕С.Н.貢恰羅夫著,馬貴凡譯《斯大林同毛澤東的對話》。)但是,這也并不表明斯大林放棄了“兩個政府”的想法和意圖。胡喬木說,蘇聯(lián)正式提出“劃江而治”意見的可能性不大,“但風聲總有”,況且蘇聯(lián)也從沒有正面說過支持中共,也就是說斯大林雖沒有正式提出過阻止中共軍隊渡江作戰(zhàn),但這種意圖是有的。(參見《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8頁。)
綜上所述,從“劃江而治”之源起及1949年1月間斯大林和毛澤東往來電報之分析,可以看出斯大林當時不可能正式提出“劃江而治”,但是蘇聯(lián)國家戰(zhàn)略安全利益第一位和蘇美關系的大局始終決定著斯大林的對華雙重政策。因而,我們不能排除斯大林有“劃江而治”的想法。這也是毛澤東對此問題屢次表現(xiàn)出對斯大林有怨氣,說“阻止我們過長江”的原因。(本文摘自《黨的文獻》,作者:李良明 黃雅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