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中央書記處繼續(xù)開會,討論是否先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qū)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然后再渡江南下的議題。會上,多數同志贊成粟裕暫不渡江南下,先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qū)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建議。此時,毛澤東只是吸煙并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后,他才站起身來說:“讓我再想一想,你們也再考慮考慮,這樣明天大家都會有個明確意見。”
這一夜,毛澤東房間的燈光徹夜未熄。同時,秘書也接到了命令,沒有重大情況不許打擾主席工作。第二天一早,當毛澤東走出房間時,顯得十分平靜。在會上,大家經過認真分析研討后,一致同意粟裕的先集中兵力與國民黨在中原地區(qū)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然后再渡江南下的建議。最后,毛澤東表態(tài)說:“少數服從多數,這是黨的最高原則,我這個中央主席也不能例外嘛。”
5月5日,毛澤東在為中央軍委起草的電報中寫道:“將戰(zhàn)爭引向長江以南,使江淮河漢之敵容易被我軍逐一解決,正如去年秋季以后將戰(zhàn)爭引向江淮河漢,使山東、蘇北、豫北、晉南、陜北地區(qū)之敵容易被我軍解決一樣,這是正確的堅定不移的方針。惟目前渡江尚有困難。目前粟裕兵團(一、四、六縱)的任務,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開辟渡江道路,即在少則四個月多則八個月內,該兵團加上其他三個縱隊在徐汴線南北地區(qū),以殲滅第五軍等部五六個至十一二個正規(guī)旅為目標,完成準備渡江之任務。”這封電報標志著毛澤東的“三顆戰(zhàn)略棋子”已經全部布下。
城南莊會議一結束,陳毅、粟裕立即聯名給華野其他領導發(fā)了一份緊急電報,電文中寫到:“任務有變,暫不渡江。”粟裕在離開城南莊之前,毛澤東又單獨約他長談了一次。兩人一見面,毛澤東便開門見山地說:“粟裕同志,陳毅同志不回華野去了,今后華野由你來搞。”粟裕十分驚訝地說道:“主席,陳毅同志不能離開華野,華野也離不開陳毅同志。”粟裕說完,毛澤東將大手一揮說道:“中央已經決定了,陳毅和鄧子恢到中原局工作,那里更需要他們。”聽到此話,粟裕建議說:“是不是請陳毅同志繼續(xù)兼任華野的司令員兼政委?”毛澤東想了想后說道:“那好吧,陳毅同志仍任華野的司令員兼政委,但中原工作很需要他,他必須馬上就去。陳毅在華野的職務,就由你來代理吧。”
粟裕從城南莊回來后,立即按照第三顆戰(zhàn)略棋子的部署,開始做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準備。僅僅半年之后,一場震驚中外的淮海大決戰(zhàn)爆發(fā)。1948年11月16日,中央軍委指出:淮海戰(zhàn)役為南線空前大戰(zhàn),“此戰(zhàn)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淮海戰(zhàn)役以我軍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告終。1949年4月20日,由粟裕、譚震林、劉伯承分別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渡江南下,最終勝利完成了第三顆戰(zhàn)略棋子的目標任務。文 ·吳光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