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農民作家賈大山,曾創(chuàng)作小說《取經》,上世紀80年代頗有名氣。習近平曾這樣回憶與賈大山剛見面的情形,“賈大山扭頭一轉就說,來了個嘴上沒毛的管我們。”
賈大山個性很強,而又“有著洞察社會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獨特視角”。到正定工作后,習近平第一個登門拜訪的就是他。兩人初次見面,卻有說不完的話題。賈大山成為習近平“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習近平后來回憶道:“此后的幾年里,我們的交往更加頻繁了,有時他邀我到家里,有時我邀他到機關,促膝交談,常常到午夜時分。記得有好幾次,我們收住話鋒時,已經是次日凌晨兩三點鐘了。每遇這種情況,不是他送我,就是我送他。為了不影響機關門衛(wèi)休息,我們常常疊羅漢似的,一人先蹲下,另一人站在肩頭,悄悄地從大鐵門上翻過。”
“一個不講吃穿、不端架子,年紀輕輕的縣委書記,為什么在干部群眾中那么有威信?他離開正定這么多年了,為什么當地干部群眾一直念念不忘?”曾與近平同志在正定縣委一起工作過的不少人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將近30年后,已經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一段談話或許給出了答案——“我們要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F在我們談不上說一塊苦,但一定要一塊過、一塊干,保持和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