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這次來河北視察多次提到接地氣,當年他就很少呆在縣委機關,一年里大部分時間都在鄉(xiāng)下跑,往干部群眾家中跑,有時與縣里的干部結伴,有時單槍匹馬。”正定縣退休老干部張五普回憶說:“我第一次見到近平同志是在1983年春天,那時我在西兆通公社任書記,他一個人來公社調研,騎一輛舊自行車,下自行車就和我握手。我說,‘習書記怎么你自己來了,你認得路???’習書記說,‘打聽,我打聽著就來了。’”
“當時縣里最好的車是兩輛212吉普,如果不是特別急的事,近平同志都堅持騎自行車,他自己說這樣既省汽油,又能聯系群眾。” 何玉告訴記者。后來近平同志自己回憶說:“那時經常騎自行車下鄉(xiāng),穿梭于滹沱河兩岸,從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騎不動了,得扛著自行車走。”
“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地(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qū)。”在正定工作期間,習近平跑遍了正定的每一個村。
“干部長期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感情培養(yǎng)不起來。”曾在黃土地插隊7年的習近平,深知“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的道理。習近平喜歡面對面地與群眾交流。那時縣委、縣政府的大門是敞開的,許多老農背著糞筐就進來了。習近平經常讓縣委干部走上街頭搞隨機問卷調查,有時他還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自己坐在那里聽取群眾意見。后來,正定形成的許多文件和重大決策都跟這些調研有關。“他開座談會喜歡聽真話、聽實情,不提前安排人,不提前打招呼。”何玉回憶說,近平同志進村調研,許多時候都是自己在街頭一站,隨機招呼遇到的村民,三三兩兩地把人聚齊了,再通知大隊干部開座談會。
在正定期間,習近平喜歡交朋友,特別是基層朋友、草根朋友。他希望通過與這些基層朋友碰撞思想、交換意見,打開“基層視野”,為正定發(fā)展助力、蓄力。當他聽說當地干休所退休干部齊尊武酷愛古文化、古建筑研究,于是夜訪齊尊武就正定文物保護長談到深夜;當他聽說東權城村村民張新立愛好無線電,發(fā)明了一種舞臺燈,就主動到張新立家,鼓勵他辦企業(yè)、把舞臺燈推向市場。習近平與基層朋友交往不擺架子,真誠相待,結下了深厚情誼,特別是他與作家賈大山的交往在正定更傳為佳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