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德在《明日的田園城市》中這樣說道,一座城市就像一棵花、一株草或一個動物,它應該在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保持統一、和諧、完整。同樣,一個國家亦如此,城市的發(fā)展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比如環(huán)境污染、居住擁擠、交通堵塞、房價高企等“大城市病”,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的做法,最終達到城市發(fā)展適應國家的進步,創(chuàng)造和諧的社會氛圍。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放開落戶限制”是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的重要實踐,更是一種實干和以人為本精神的具體體現。這不僅能夠為國家管理城市事務、合理分配優(yōu)勢資源提供方便,也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發(fā)展的成果,讓人民群眾得實惠。正如《禮記·樂記》中所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只有真正務實為民,為群眾做真事、解難事、辦好事,才能創(chuàng)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才能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放開落戶限制怎樣更得人心
放開落戶限制,乍一看是廣大公民尤其是農民朋友的天大喜訊,也確實有利于推進中國城鎮(zhèn)化。但細看舉措,卻仿佛一碗好飯里摻進了沙子,讓人欲愛不能。這一方面緣于,“放開”是分層級、有保留的,從小城鎮(zhèn)到特大城市,“放開”的尺度依次是:全面放開、有序放開、逐步放寬、合理設定;另一方面在于,即便是這有限“放開”的腳步也是姍姍來遲,近年來很多中小城市的戶籍政策其實已經放得很寬松,但其吸引力并不大。國家發(fā)改委在此基礎上做“順水人情”,公眾卻未必領情。
現實情況是,近年一些農民外出務工之后,即便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縣城或地級市購房,很多也不急于落戶。相反,在一些地方,還流行著大學畢業(yè)生找關系“非轉農”。譬如浙江義烏,3年前轟轟烈烈搞舊村改造,不少大學生就要求變回農村戶口,義烏市政府在多方考量后,最終做出了讓農村大學生“非轉農”的辦法,并對獲此資格的一批“幸運兒”進行公示。
跳出農門的大學生為何要“返農”?當時有人估算,在義烏周邊農村,一個農村戶口獲得的宅基地、征地款等至少價值100萬元。而若將戶口放在中小城市,除了“面子”上好看,實在得不到像樣的實惠。且問,在類似語境中,“放開”進城落戶限制,有多少實際意義呢?相比之下,大城市的就業(yè)條件和福利、公共服務更好,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由于高考戶籍制度的原因,考生進名校就讀的機會遠遠高于其他地方。這些城市的落戶限制不放開,只是進行“合理設定”,這豈不是在繼續(xù)制造戶籍等級藩籬?
由是觀之,放開落戶限制要讓公眾領情,關鍵還在于兩點:一是放開的腳步還要更快些,不能只投誘餌不投食,對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落戶“留一手”;二是要逐步剝離附著在戶口上面的既得利益,實現城鄉(xiāng)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福利、權益均等化。戶籍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推進城鎮(zhèn)化,其實保障城鄉(xiāng)居民的權益均等才是終極目標。如果“放開”不能朝這個目標前進,那就等于隔靴搔癢,不僅沒有觸及戶籍改革的核心問題,而且推進城鎮(zhèn)化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或許有關部門擔心,一下子徹底放開,會不會像開閘泄洪,造成人口都涌往大城市,超過其承載能力?這種擔憂貌似有理,其實大可不必。當前世界各發(fā)達經濟體的經驗表明,大部分人口選擇在大都市生活和工作。特別是一些中心城市,聚居的人口占本國人口的比例之大十分驚人,但人家工作、生活照樣井然有序。因為,只要真正實現了大小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權益均等,公眾的遷徙選擇便會日趨理性。就如市民擠一輛公交大巴,如果大巴上并無升學、社保等額外的特殊利益,而路上又有其他車輛可供選擇,犯得著去把大巴擠爆嗎?
人口的遷徙首先是一種權利,放開落戶限制,就要從本質上促進這種權利的平等。唯其如此,公眾才會領情,城鎮(zhèn)化過程也才會少很多糾紛和障礙。
小城市放開落戶限制 切忌被看作“順水人情”
上世紀90年代,英倫城市群曾發(fā)起了一場以“復興的名義”為主題的城市群改革運動。建筑大師羅杰斯曾在其撰寫的《邁向城市的文藝復興》中提到,要達到城市的復興,并不僅僅關系到數字和比例,而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人們所期盼的高質量和具有持久活力的城市生活。需要說明的是,在此,我們關注的不是英倫城市改革運動,而是這一運動中所傳遞出的理念,我國新型城鎮(zhèn)化可以為之借鑒。
李克強曾為新型城鎮(zhèn)化正名,指出,新型城鎮(zhèn)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zhèn)化”,由此,如何開展城鎮(zhèn)化的討論一直轟轟烈烈。這其中,輿論大多數認為,戶籍制度限制是城鎮(zhèn)化過程中的最大攔路虎,但因為戶籍制度改革是一項長期、系統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城鎮(zhèn)化又再一次陷入醞釀中。
但如今,城鎮(zhèn)化思路又向前邁了一步。發(fā)改委稱,我國將全面放開小城鎮(zhèn)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yè)轉移人口轉為城鎮(zhèn)居民。專家說,這是我國第一次明確提出各類城市具體的城鎮(zhèn)化路徑。
中小城市戶籍制度藩籬有望被打破。只是“以人為本的城鎮(zhèn)化”并非只是“放開”那么簡單。
戶籍制度其實是個偽命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