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歐債火藥桶爆炸再禍全球,影響全球經濟復蘇。
美國金融危機本來已經五年了,按照傳統(tǒng)周期差不多該復蘇了,但是為什么它的經濟復蘇還存在不確定性呢?主要是美國、歐洲、新興經濟體三者之間的貿易相互各占20%,歐債危機又反過來影響了美國的經濟復蘇,也拖累了新興經濟體的經濟,所以說歐債火藥桶爆炸再禍全球。
那么,何以解圍呢?
“歐洲之解”在體制上或進(成立歐羅巴國)或退(解體);在技術上唯發(fā)生“新技術革命”或有一解(曾是產業(yè)革命發(fā)祥地),但幾率不大,至少遠水不解近渴。具體來看,體制上的出路,“進”就是成立歐羅巴國,但其可能性很小,至少目前不可能。這需要所有國家反復投票,現(xiàn)在是寧當小國之君,也不當大國小民。“退”的可能性也很小,誰也不甘心退,好不容易成立起來了,怎么能說退就退呢?較大的可能性是“半退”、“半解體”。“半退”也有幾種選擇:一個是希臘退出,可是又擔心產生骨牌效應,因此也不敢輕易下手。再有一個,我建議把歐元分成A歐元、B歐元。經濟狀況好的國家使用A歐元,像德國;經濟狀況差的國家使用B歐元,像希臘,則要限制它的功能,只允許其在本國流通,等到經濟情況好轉了,再改成A歐元。
技術上,現(xiàn)在世界已經出現(xiàn)了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美國人里夫金寫了《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書中說,現(xiàn)在正在進行第三次產業(yè)革命,互聯(lián)網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當然還有其他新技術,諸如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海洋技術、極地技術、空間技術等等,隨著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都可能會有新的突破,但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可謂是遠水不解近渴。
策略上,最大的可能就是采取拖延戰(zhàn)術,加長導火索。估計在一段時間內還是這么一種不死不活的狀態(tài)。
(五)日本從來就是政治附庸,“失去二十年”后難當復蘇大任,其他集團各演各角。
日本從“廣場協(xié)議”到現(xiàn)在,或者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算起,叫“失去的二十年”。為什么說日本是政治附庸呢?它沒有自己的外交,外交聽命追隨于美國。根據《波茨坦公告》的規(guī)定,日本在國防上不能有自己的正規(guī)軍隊,只準有自衛(wèi)隊,美國在日本有駐軍。日本經濟最輝煌的時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1994年,日本經濟占世界經濟的比重最高時達到近18%,現(xiàn)在下降到8.5%。
分析日本問題需要關注這么幾個關鍵點:第一,日本政壇是一年一相,目前是十黨競爭,打得一塌糊涂;第二,從地理位置上講,一個島國很難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第三,從自然條件上講,自然資源匱乏且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發(fā);第四,人口老齡化高于歐美;第五,經濟上經過“廣場協(xié)議”,出口的優(yōu)勢削弱,所以出現(xiàn)了“失去二十年”;第六,政府債務高達1000多萬億日元,約占GDP的250%;第七,日本現(xiàn)在還處于較高的發(fā)展水平。尤其是大和民族有股“氣”,這也是產生軍國主義的土壤。所以日本今后是個很麻煩的地方。至于其他國家,韓國、東南亞、海灣、拉美也都擔當不了復蘇的大任。
跳出現(xiàn)實社會紛繁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從哲學的角度看世界
離我們最遠的是哲學,離我們最近的也是哲學。哲學是地基,專業(yè)是樓房。我們不能只打地基,不蓋樓房,不蓋樓房那打地基干什么呢?同時,我們更不能只蓋樓房不打地基,如果那樣的話,樓房遲早要倒塌。換言之,哲學不一定能解決任何具體的問題,但學好哲學有助于解決各種問題。
那么,我們何以跳出現(xiàn)實社會紛繁復雜的經濟現(xiàn)象,從哲學的角度看世界呢?
第一,從矛盾依存的角度看。矛盾雙方無不以對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條件?,F(xiàn)在蘇聯(lián)、華約解體了,一方不存在了;另一方歐美的鐵桿聯(lián)盟、北約雖然表面還存在,但實際沒有多大意義了。歐美的鐵桿聯(lián)盟沒有必要存在,所以美國要重返亞洲。
第二,從主要矛盾的角度看。如果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矛盾復雜的情況,必有一個是主要矛盾,且其決定著事物的性質。現(xiàn)在世界經濟棋盤上主要矛盾是什么?是美、歐、新興經濟體,它們決定著當今世界經濟的走向。
此外,就全人類而言,現(xiàn)在人與自然的矛盾,已經上升為主要矛盾。大國政治家要站在對全人類負責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別再打了?,F(xiàn)在全球究竟是變冷還是變暖?哥本哈根會議說是要防止全球變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但也有科學家講地球繞著太陽運轉有遠日點、近日點,和那點二氧化碳根本沒有什么關系。地震、海嘯在我的記憶中從來還沒有這么頻繁過?;鹕奖l(fā)、洪水泛濫、臺風颶風、沙漠化、石漠化、沙塵暴、雨雪、冰凍雹災,高溫干旱、滑坡、泥石流等等,對人類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和破壞。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隕石、外星對地球的破壞。我前一段時間去云南,參觀一個恐龍遺址,據說若干年前一個直徑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化石顯示恐龍都朝一個方向逃跑,倉惶失措,最后都倒地斃命。很難說哪天會不會又來一個小行星呢?前一段時間,清華大學請我去做了一場講座,我給他們建議,清華大學能不能牽頭創(chuàng)立一門“宇宙文明學”?宇宙文明學不是天體物理學,包括天體物理學、天文學、地球學、地理學、地質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等,主要應當研究人類和宇宙文明之間的關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