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人口紅利和制度紅利
(一)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問題嚴重
那么第二個問題就是所謂人口紅利和制度紅利,印度是有人口紅利的,印度現(xiàn)在平均年齡24歲,我們的平均年齡大概是30歲,實際上最老的發(fā)達工業(yè)國家,就是人口構成最老的大國是美國是34歲。為什么美國不是一個衰老的國家?因為絕大部分的美國成熟勞動力的增加,不是靠出生,而是靠移民,他來的人就能干活,不用等待,作為移民國家它有這個好處,而像中國的問題在于我們已經(jīng)人口老齡化了,我們的老年人相當多,而且我們的平均年齡其實是比印度大很多的,那么這是所謂印度的人口紅利的問題,現(xiàn)在別說印度美國,我們說日本和俄羅斯,為什么今天我們不用太把這兩個國家當回事?特別是日本,是一個人口凈減少國家。
日本的軍國主義復活絕對是一個偽命題。因為軍國主義的最基本前提是你得有年輕人愛當兵,首先要求有年輕人,其次要求那些年輕人神經(jīng)病,愿意去當兵,日本的問題在于,第一個沒有年輕人,一幫50多歲,社會的中堅力量是45到55,怎么去搞法西斯軍國主義擴張,拄著拐棍上戰(zhàn)場嗎?這個問題沒有意義。我們可以從宣傳的角度來說,去講日本的軍國主義復活,但是實際上這個東西是有問題的。我們講了那么多,為什么沒有人相信?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中國以外,周邊國家不怎么擔心所謂的日本法西斯復活的問題,就是因為你邏輯上是說不通的,二二六事件,就是日本當年法西斯軍國主義政變時期,包括后來的侵華戰(zhàn)爭時期,它的平均年齡才30歲不到?,F(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老的國家了。另外一個就是俄羅斯,俄羅斯每年的人口是在減少的,它怎么復興得了?
(二)教育決定印度人口是否能變成紅利
人口多了不見得是好事,但是人口凈減少絕對是壞事,它會造成非常非常大的問題。所以我們來說,中國現(xiàn)在的問題就在于這里,我們的人口確實比印度老,是不是印度一定比中國更有希望,這個是不一定的。因為什么?這取決于勞動力素質(zhì),就是你的人口是不是受過了足夠的教育,而印度的問題是我們前面講過,要是不搞土改,不廢除種性制度,它這一幫只是人而已,不是勞動力,這是沒有用的。所以它實際上這是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印度的人口紅利能不能變成紅利,取決于它的教育改革,它的教育改革取決于它的社會改革,而它的社會改革這件事印度政府根本就不敢碰,所以仍然回到那個問題。
(三)印度經(jīng)營決策體制具有長期性和穩(wěn)固性
第二個就是制度紅利,就是所謂的民主制度,我們要考慮到印度的民主制度,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它極大的保證了精英決策。
而印度的問題在于說,印度看起來效率很低,它的日常社會管理的效率是地低的,應急管理的能力也很低。但是它是long vision,長期性是非常好的,就是因為它的權利結(jié)構相當固定,沒有什么權利更替,這些年來就是那幾千戶、幾百戶印度的所謂的精英上層,他們是管控一切。如果他們是一幫自私的,道德水平很差,治國理政的經(jīng)驗很差,這個國家就完了,如果是好處就是它的政策一直都是保持這個,這種精英主義傳統(tǒng),而我們看來自尼克魯以來,印度的精英的水平是沒有下降的。
南亞國家的特點就是人民,就是素質(zhì)極低。精英極端的精英,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差,所以這里面就跟它的金字塔結(jié)構是有關的,制度紅利不是說民主制度怎么樣,而是在于精英決策體制,在民主制度的掩護下,可以無所顧忌。在制度問題上印度是比我們有優(yōu)勢的,它的優(yōu)勢就是說,做任何事情不會引起制度危機,就是它可以犯罪,它可以犯無數(shù)個錯誤,但是這個錯誤和它的制度本身沒有關系,不會有人說。我們的問題在于說,我們不能出現(xiàn)這種錯誤,就是如果我們犯錯誤了馬上就被人和我們的社會制度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我們這次地震的救災行動已經(jīng)接近于完美了,還會有那么多事情被和我們的社會制度聯(lián)系在一起,就是雞蛋里找骨頭的人都會有。
而在印度什么都不干,都不會有人罵制度有問題,只會罵人。印度的制度很糟糕,但是沒有問題,它死不了,它的紅利在這里,當然它的負面因素也在這里,就是它沒有改進的必要,我就這樣混我也能混的很好。
(四)中國不需要確定的對印戰(zhàn)略
所以最后一個,我們要看到,就是印度的道路的可能性,就是印度的這一套方式能不能成功,實際上是沒有定論的,不是說印度一定不成功,或者一定成功,中國的問題在于說,中國到目前為止這個方式,只要我們能夠克制住所謂提前物質(zhì)分配那套胡說八道,我們基本上是可以成功的。那么我們這個工業(yè)化的道路,曾經(jīng)有無數(shù)的國家嘗試過并且成功過,其實我們在發(fā)展道路方面我們沒做出什么創(chuàng)新,我們干的事別的國家都干過,只不過我們的規(guī)模比他們大,我們的持續(xù)時間,整體性比他們好僅此而已。
印度的方式能不能成功,如果它真的成功,那絕對是開天辟地頭一回,問題在于說它能不能成功,此前沒有先例,沒有任何人知道。那么它的里面有很大的蘊藏著極大的不確定性,那么我們說那些東西不是在中印之間比較,我們覺得說就應該很滿意。因為我們比印度干得漂亮,或者我們應該很羨慕印度,因為印度的制度比我們穩(wěn)定等等,我們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要說的是,印度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國需不需要一個確定的對印度的戰(zhàn)略?其實我們是不需要的。
因為我們并不知道印度將來會怎么樣,在這種情況下,你說一個十年、十五年的所謂對印度的整體戰(zhàn)略,根本沒有必要,假如它不成功了呢?那你費什么勁。我們對印度要有一個客觀情形的認知,它不是我們的主要對手,它也不是我們的主要合作伙伴。但是你不能把它作為一個既成事實來接受,就是說印度必然崛起,于是我們應該怎么怎么樣,這個說法是沒有道理的。它是不是必然崛起,我們是不知道的。這是我們說的一個,就是說宏觀上的。
九、印度的亞太戰(zhàn)略
那么最后講微觀上的東西,就是這兩年我們的討論,就是印度的亞太戰(zhàn)略。因為傳統(tǒng)上我們把印度作為一個南亞國家,就是在南亞那一角,如果南亞對我不重要了,整個印度都不重要了,但是現(xiàn)在我們看印度在亞太地區(qū)很活躍,包括我們在媒體上經(jīng)常關注印度和越南的關系,印度和日本的關系等等。
關于印度的亞太戰(zhàn)略,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的問題。第一個事情,我們首先還是要回到問題的初始。就是說它有這個戰(zhàn)略不假,這個戰(zhàn)略到底有多重要?我們首先要搞明白這個事,博茨瓦納也可以說他有亞洲戰(zhàn)略,但是不會有人關心這個問題,那不重要。那么印度的這個戰(zhàn)略真的很重要嗎?
(一)印度是亞太格局的參與者和影響者
客觀的說,印度不是亞太地區(qū)格局的塑造者,它是一個參與者和影響者,就是有它是這樣,沒它其實也還是這樣。亞太地區(qū)格局,基本上是中美關系格局,這是一個能力和歷史因素,在歷史上印度就不是亞洲事物的參與者,南亞四大陸基本上是隔絕于亞洲的其他部分以外的。這個我們大家能夠理解,歷史發(fā)展脈絡上,亞洲地區(qū)的,特別是東亞地區(qū)的發(fā)展,和印度的發(fā)展其實關聯(lián)性是比較差的。那么它是參與者,它現(xiàn)在來了你要有一個態(tài)度,它來的目的是什么?印度人為什么要搞一個亞太戰(zhàn)略?是不是像中國一樣,以后的復興方向就是亞洲了?
其實不是,印度更多來說,它是在著眼于提高它的全球影響力,換句話說,它參與亞洲事物是為了獲得別人對它大國地位的認可,這是它主要的目的。那么從利害關系來說,這樣的一個目的好處,就是這種目的都是機會主義的。摟草打兔子,我要能拿到我就拿,我要拿不到我就走,反正對于我來說也沒有那么重要,這樣就是說所謂的保持行動自由的前提下,有限參與亞太事物,這是最符合印度利益的,印度絕不會把它自己的命運賭在亞洲地區(qū)上,因為它畢竟是印度洋地區(qū)的像樣的國家,主要是著眼于要較小投入、較大成果。
那我們看事實上印度干了什么,印度加強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連接,跑到東南亞去搞了一些活動,那么加強與地區(qū)大國的互動。比如說和日本,在地區(qū)關鍵問題上,我們看到它老說話,南海問題上它也有態(tài)度,東海問題上它也有態(tài)度,然后你看它這些態(tài)度。你干什么了呢?什么都不干。我們要客觀看待,在中國考慮印度對于中國的影響的時候,長期的影響我們前面講過了,在近期內(nèi)所謂亞太地區(qū)影響我們要看到。
印度到了亞洲了,到了南海了,那么中國的態(tài)度是什么,中國可以這樣說,我把你打出去,我不能容忍你介入南海事物,這是一個態(tài)度,這個態(tài)度不是不可以。但是這個態(tài)度問題在于說,把印度打出去了之后,南海問題解決了嗎?南海問題還在,你還要解決日本、菲律賓、越南和美國,就是你只是打走了一個印度而已,利益沒有明顯改善。你也可以接受印度,接受印度之后也沒有什么損失。因為說實話,它的能力有限,它造不成太大影響,所以這個問題就在這,中國最大的問題,不要把印度對于南海的事物的參與,不管它的戰(zhàn)略說得多漂亮,不要把它太當真,因為它做不到,它做不到的時候,你用很大的力氣去反制它,是很糟糕的,因為你并不解決問題,中國要解決問題,還是要去跟南海的沿岸國家去解決問題的,就包括日本都是這樣子,中國擺平了日本又怎么樣,不還得去解決問題。
我們講一個關于日本的問題,曾經(jīng)有這樣一種理論,就是中國在釣魚島上問題要勢強,要打垮日本。為什么呢?打垮了日本,就嚇唬住了菲律賓和越南,就是殺雞給猴看,咱不是殺雞給猴看,是殺猴給雞看,猴我都敢打,你這些人算什么。那條件是什么?不論是雞還是猴,它是有足夠理性的判斷能力的,它看到滿地是血的時候它害怕,就可以殺雞給猴看,或者殺猴給雞看。
我們看看菲律賓在自黃巖島以后的行為,那個國家它是一個有正常邏輯思維能力的國家嗎,嚇唬得住它嗎?問題不在這,而在于它是屬于那種,火燒它手都不知道疼的國家,這種國家嚇唬它是嚇唬不住的,它就認準了一點,反正美國能保護我。其實美國根本就不保護它,但它還是這么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釋放各種信號給菲律賓,為什么完全無效?最后迫使我們不得不直接使用軍艦把它的船趕走,然后我們在黃巖島呆下去,就是它只看得懂這一件事。在這種情況下你跟它玩所有的藝術都不行,懂藝術的人玩藝術,不懂藝術你跟它玩什么藝術。可是很遺憾的是,我們南海的大部分國家全是這樣的,這個原因很正常,教育水平不高。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出現(xiàn)多少年了,我們往短了說我們有三千多年成熟的國家史,文明史我們有五千多年,他們進入文明世代有多少年,兩百年不到,要指望他能夠去理解這個事是有難度的。
(二)麻煩或是南海外交的有效手段
所以中國面對印度的亞太戰(zhàn)略,這是中國對于印度政策的組成部分,但不是中國的亞洲政策組成部分。我們不要把印度作為亞太戰(zhàn)略,就是整個亞太棋局當中重要的角色,我們是要站在中印高度上去思考。就是不要把這個事情上升太高。整個現(xiàn)階段來說,中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盡可能在國際層面中增大合作,在地區(qū)層面我們?nèi)f(xié)調(diào),在雙邊層面我們主要是防止沖突,所以就是管理中印關系比發(fā)展中印關系要重要。
管好就可以,我們一直在說管好管好,但是我們要改變一個策略,或者說改變一個思維方式。我們過去的管好就是,我約束我的行為,我調(diào)整我的立場,我不去給你惹麻煩,這所謂沒事就叫管好。我們國家傳統(tǒng)上來說,把兩個概念給搞混淆了,就是安靜不等于穩(wěn)定,這是兩回事情,我們管理好不等于不出事,有的時候惹出點麻煩來,是管理中印關系的,或者說管理我們對外關系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我們?nèi)タ匆幌履虾栴},自黃巖島事件以來,我們在南海問題是跌宕起伏,不斷的遭遇各種各樣的事情。黃巖島事件出來了,后來我們的漁民在赤瓜礁方向也有一點問題;現(xiàn)在菲律賓;然后又有船只來說,我們在西沙把人家越南的漁船燒了,當然我們說沒燒,他們說我們燒了,反正那船黑了;然后菲律賓好像又把我們告到國際法庭上去。
如果說以平靜作為衡量政策的標尺的話,那么過去這一年,我們的南海政策是相當糟糕的,我們不斷的出事,但是我們從實效上來看,這一年南海政策中,我們是相當占收益的。最明顯的一點:A.我們恢復了對黃巖島水域的實控,而且沒開槍,就把這個島拿下來了;B.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樹立了言必行、行必果的這樣的一個特質(zhì),我們把信號釋放得很明確,你要是過了這個線我就打你,這是毫無疑問的。我們要看到,有一個客觀的反彈的窗口,就是說你這樣釋放信號的時候,別的國家一定要反彈,你遏止住它了,它就接受你的行為規(guī)則。
我們現(xiàn)在跟印度之間也是這樣,如果老是希望不爭吵,那你就只好每一次都退讓。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說,我要給你幾次顏色,然后把這個局勢固定下來,要以進才能換得退,如果我們老是退,退到什么地方,沒地可退了。所以就是現(xiàn)在對于中國來說,處理印度問題也好,還是處理周邊國家關系也好,一樣,我們的總體目標是尋求穩(wěn)定,是不能改變的,現(xiàn)在絕不是中國站起來說,我們跟美國分庭抗禮,爭雄天下,這個是完全不現(xiàn)實的,你打不過它,對吧。
最多咱們可以說,美國價值觀現(xiàn)在是不怎么有吸引力了,美國的美元也不怎么有吸引力了,人民幣現(xiàn)在更有吸引力,因為美元現(xiàn)在6塊1毛多了,好處就是出去以后,覺得自己真挺有錢的,但是還有一樣東西很有吸引力,你打得過它嗎?它真跟你玩命的時候,美國人在這方面還是很有優(yōu)勢的。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完全不值當。那么對于中國來說,我們就是要消磨美國的力量,這個過程中跟美國直接沖突肯定是不劃算的。那么對于印度也是一樣的,我們不是要跟它搞大規(guī)模的沖突,但是我不能讓你得寸進尺。中國真正要做的事情,就是讓以后誰跟中國搗亂,誰去支付成本,歡迎搗亂,但是你搗亂我不請客。
(三)防止誤判就要放出準確的信號
我們現(xiàn)在歸根到底的對外策略的重新反思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是一個大國,我們是有權重的,那我們就要做到說,我們要言必行,行必果。只要你有言論,就要有行動,行動就要有結(jié)果,這樣你才能釋放出準確的信號來防止誤判。利益上的沖突我們是沒有辦法的,我們現(xiàn)在吃太多虧就在這種所謂的誤判。實際上是什么,就是你有話不肯說清楚,那么對于中國來說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我們現(xiàn)在要做到,我愿意跟你管控關系,但是它是有條件的,我們要堅持這個條件。對于印度也是一樣,我們不要跟它去搞那種口舌之爭,但是有些東西要說清楚。
我們有太多的問題說不清楚,比如說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問題,我們現(xiàn)在思路是什么?我們支持印度擴大在聯(lián)合國的代表權,但是說清楚,必須首先得到你所有鄰國的批準,要取信于鄰我才能夠接受。因為這件事情你等于告訴印度,門都沒有,因為巴基斯坦絕對不會批準的。不是不可以這么說,當然這么說的話,很沒有大國風范,這個事自己不出頭,躲在小弟后邊去捅咕捅咕,這個挺差勁的。
要么你就說清楚,中國支持印度加入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條件是解決領土問題,把那地還給我就支持你。那就變成,把這個可逆的要求變成不可逆的要求。那印度肯定不會同意,那我們就說那對不起,出于中國的國家利益我沒法支持你,你也就說明白了。我們現(xiàn)在是既不愿意得罪印度,有不愿意許諾給印度,結(jié)果你就得罪他了。這個大家都明白,你愛我嗎?我挺喜歡你的,你這句話說完,如果我要是一個女孩子,我立馬就煽他??梢娔氵@個不得罪人的意圖實際上太過明顯。我們現(xiàn)在的問題就在這,其實什么人都不明白,我們是想敷衍印度。
敷衍不是一個態(tài)度,敷衍是一個藝術,就是你可以去敷衍人,但是不能讓人覺得你是在敷衍他,這個問題就在,我們中國的外交策略,其實方略上沒有問題,行動上有太多的短處。這就是一個技巧問題,換句話說,我們要承認,五千年泱泱大國,我是一個謙謙君子,就是我們的陰謀詭計耍的相當差。而這個里面,我個人認為主要不是道德水平太高的問題,是我們耍不道德行為的能力太差,所以這個是很糟糕的,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真的要考慮到,中國的外交一向是講原則的,這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們的外交是非常有原則的,就是這個原則是什么我們不知道。
然后呢,我們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的外交是非常要面子的,但是外交本來不是用來講面子的,外交是用來講利益的,我們太多的事情跟利益上說不清楚,那么這里面實際上歸根到底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我們覺得有些事情可以騙過,比如說我們的著名的韜光用晦策略,就是我們覺得這樣做可以讓其他的國家,給我們更大的窗口期,讓我們能夠安心發(fā)展,然后我們保證發(fā)展以后不欺負人。
但是,對于任何人理性來說,你保證不欺負我,和你沒有力量來欺負我,我更喜歡后者,因為它更可靠。所以在這里面就在這,而今天中國有沒有力量能欺負人?100%是有的,而你這個時候再向人保證有意義嗎?誰會相信你呢?所以就是說我們說做一個事情就是要講原則,我的利益邊界我要堅持,而講原則的前提是要講利益,很簡單,你連你的利益都不保衛(wèi),你有什么資格講原則。
我們在這一點上,就是說中國的問題就在于說,我們太不愿意去言利。所以今天我們所有的對外宣誓的時候,都不談不談中國國家利益,那么只有這一次我們要注意到一個非常令人欣喜的變化,就是習主席在博鰲講到了我們國家關于發(fā)展和周邊國家關系的前提,就是說我們在主權領土和國家安全的基礎上去考慮周邊國家的關系。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的利益邊界很清楚,主權、領土和我的國家安全是不能交易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可以跟你談,三個條件沒有,原則就不存在了。所以我想對于印度也是一樣,我們現(xiàn)在跟印度說什么要明白,我們的邊界在哪,就是我們的行為是受到約束的,不能給人一種感覺,就是說我們的這個事情反正就是,我跟你好,然后我愿意怎么怎么樣,這個沒完沒了。
中印關系的癥結(jié),其實在于說,雙方對對方的想法和對自己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們說兩個人面對面,其實是四個人,就是說我眼中的我,我眼中的你,你眼中的我,你眼中的你,這四個人絕對是不一樣的。我們?nèi)ハ胂笠幌?,那么中國和印度一樣,中國眼中的印度和印度眼中的印度不是同一個國家,中國眼中的中國和印度眼中的中國不是同一個國家。所以會出現(xiàn)很多很多的問題,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問題?因為雙方都沒有把話說清楚,而中印兩國作為大國,其實只要把話說明白,很多事情是可以安排的。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