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肇始問題,學界存在諸多不同認識。筆者略舉目前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肇始問題的幾種觀點,并加以辨析。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馬克思傳入中國時就開始了”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一個實踐過程,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馬克思傳入中國時就開始了,盡管那時并不是真正自覺地‘中國化’,而且理解和表述都不完全標準、科學”(何一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題研究》)。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何時傳入中國,主要有1898年說、1899年說、1902年說、1912年說等幾種看法。這些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間的觀點,主要指“馬克思主義”這個詞(或者稱呼)傳入中國的時間。
筆者認為,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時間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肇始。當時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僅僅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來自于西方的學術(shù)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及其巨大的實踐價值還缺乏認識和了解;他們對馬克思及其學說的介紹并不是出于信仰,更沒有把這種“主義”與改造中國的革命實踐結(jié)合起來。正如李大釗所言,這個時期“在中國并沒有人真正知道馬克思主義的共產(chǎn)主義”(《李大釗選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肇始應從俄國十月革命算起嗎
有學者提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如果從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算起,已經(jīng)有八十多年的歷史。這個歷史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我認為,俄國十月革命確實使中國人民看到了尋找民族出路的新希望。盡管從那時開始,中國的先進分子把探索中國道路的目光轉(zhuǎn)向了俄國,但在當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還僅僅局限于少數(shù)先進分子之中,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還是一種朦朧的向往;客觀實踐中,也并“沒有對萌發(fā)中的工人運動發(fā)生任何實際影響”。根據(jù)毛澤東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判別標準,在那時還根本談不上開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解決中國問題”。
■1920年前后中國已經(jīng)具備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社會歷史條件了嗎
有學者提出,判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邏輯起點的標準有五個基本要件,即:“誰來化”(即承擔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務的歷史主體)、“化什么”(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客體對象)、“為什么化”(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目的)、“怎樣化”(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xiàn)途徑)、“化”的社會歷史條件(即國家、社會需要的程度)。按照這五個要件,1920年前后中國已經(jīng)具備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社會歷史條件。與此相類的是,有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肇始的標準有兩個:一是李大釗等在1920年前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水平,二是李大釗等人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實際貢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起點,應從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并試圖運用其解決中國革命的具體問題之日算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