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一些餐館的“最低消費”現(xiàn)象引起眾多媒體和公眾的熱議。人們表達不滿的同時,也迫切希望了解國外餐飲業(yè)經營理念。本報駐外記者對亞洲、歐洲、美洲等多個國家的餐飲業(yè)進行了調查。
引導國民理性消費
“半份飯”改變飲食文化
很多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中就崇尚理性消費、倡導量力而行,以節(jié)約為榮,浪費為恥。
比如法國實行的是分餐制,每個人最多頭盤、主菜、甜點等各一份,即使加上酒水咖啡等,消費數(shù)額也不會過多。據(jù)記者的朋友瑪麗介紹,在法國吃飯時盤中剩下食物,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所以人們不會點過多的菜。
越南的傳統(tǒng)文化也講究勤儉樸素、量入為出,且國家正處在發(fā)展建設階段,人民生活水平還不是很高。因此越南百姓在外出就餐時往往都會根據(jù)實際需要點菜,吃多少點多少,一般不會浪費。記者有次和當?shù)嘏笥殉燥?,當鄰桌的外國客人剩下一大桌飯菜離開后,這位朋友不禁連連感嘆:“太浪費了,太浪費了!”
本報駐外記者在走訪駐在國多家餐館時看到,餐館服務員很少有向消費者推銷昂貴硬菜的“宰客”行為,而多是像安排家人吃便飯一樣盡力體諒顧客的心意。在拉美多數(shù)國家,餐飲業(yè)服務員基本工資很低,顧客吃飯大概要付菜價的10%的小費,如果服務員誘使顧客點了自己吃不完的菜,他的小費就可能要打折扣。比如,在巴西,餐廳侍者會非常耐心和理性地引導消費者。在點餐時他們一般非常顧及顧客的需求,不會刻意推薦昂貴的菜品。如果所點菜量已經足夠,他們還會善意地提醒顧客適可而止,并建議如果還想品嘗其他菜品,歡迎再次光臨。這樣的服務讓顧客覺得非常貼心,并有了再來的意愿。
而“最低消費”這樣的強制性消費無疑會導致嚴重的浪費現(xiàn)象。因此,韓國餐廳不但沒有最低消費,部分餐廳還在政府的倡導下幫助消費者壓低消費。
為了改變餐桌上的浪費現(xiàn)象,首爾市計劃從今年5月開始,在全市500家餐廳推廣“半份飯”活動。“半份飯”中菜和飯的量約為正常分量的1/2至2/3,價格也將相應下調。為了鼓勵餐廳積極參與這一活動,首爾市還將制作用來盛較少分量的飯和菜的全套小型餐具,免費提供給參加活動的餐廳。此外,針對產生大量食物垃圾的大型飯店,首爾市還計劃加強監(jiān)督和指導,使飯店自覺踐行減少食物垃圾排放量的義務。
首爾市食品安全課飲食改善小組組長盧昌式告訴本報記者,首爾市餐廳一天產生的食物垃圾約有832噸,食物浪費現(xiàn)象非常嚴重。人們現(xiàn)在外出就餐時總是點得過于豐盛,進食過多容易產生肥胖,而吃不完又會產生浪費,這種飲食文化亟須改變。減少食物浪費對民眾健康、經濟及環(huán)境保護都十分有利,首爾市將在多方面采取措施,引導餐廳和市民共同努力,在整個社會形成不浪費食物的美德。
依法保護消費者權益
我的消費我做主
2012年,意大利媒體曾報道一個餐館的欺詐行為:三名日本游客在威尼斯的一家餐館就餐,最后開出了600歐元的消費收據(jù)。這三名游客當即報案,警方立即到餐館進行了調查,對于餐館的不當行為進行了處罰。
越來越多的國家以法律手段保護消費者權益,并依法處罰違規(guī)者。
日本一橋大學法學研究科教授王云海對記者說,他曾就日本是否有“最低消費”咨詢過日本內閣府下屬的消費者委員會首任委員長、一橋大學教授松本恒雄,松本稱日本餐館既沒有“最低消費”門檻,也沒有專門設置規(guī)范“最低消費”的法律。王云海稱,“最低消費”違反了民法和《消費者基本法》等法律中消費者自主決定消費的權利。
巴西利亞聯(lián)邦警察局警員羅薩奧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餐館招待不會告訴你,必須要消費多少錢才可以在這里用餐,這是違反巴西法律規(guī)定的,你可以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
他指的這部法律是巴西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早在1990年9月11日,巴西第8078號法律就通過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是巴西消費者保護歷史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部法律規(guī)定了供應商應為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應盡的義務及消費者應享有的合法權利。該法還詳細規(guī)定了違反法律的相應處罰標準。巴西政府也專門開設了消費者門戶網站以便于消費者查詢相關信息維護自己的權益。此外,巴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協(xié)會,一個非政府、非營利性組織,也負責為消費者提供相關的法律咨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