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襄陽市樊城區(qū)“馬上辦”辦公室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設立“馬上辦”是當?shù)卣块T作秀,還是決心轉作風促實干?是一種花哨的形式,還是承載著“為民服務”的實質內(nèi)容?它到底能發(fā)揮多少實際作用?(3月31日《中國青年報》)
民眾對于政府提高辦事效率的期盼一直很急迫。在順應民意、加強執(zhí)政能力的行動邏輯和價值觀念驅使下,各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常規(guī)改造和創(chuàng)新變革的辦法,對于像“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之類的問題進行了切實解決。但是,是否能夠通過“抄近路”,直達善治的目標,需要觀察。
就民眾來說,“馬上辦”其實是一種愿望,這是非常直接的訴求,可是長期以來,只有一些特殊群體得到了滿足,一般群眾大多在繁瑣的行政環(huán)節(jié)中來回奔走,甚至還遭遇到推諉的現(xiàn)象。“馬上辦”還應該是一種行動,是對行政行為的一般要求,然而,“馬上辦”一度只是口號。由此可見,設置“馬上辦”辦公室是民眾意愿和政府自覺雙向互動的結果。
客觀而言,“馬上辦”辦公室以一種“風暴”方式直面問題,肯定可以對一些“機關病”、“衙門作風”進行直接治理,而且,類似的“風暴”所取得的群眾支持度和成果,也常常超出發(fā)起者的預期,所展現(xiàn)出來的社會動員作用,以及對行政管理服務流程進行梳理、優(yōu)化和再造的做法,與民眾期待和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方向吻合。
問題在于,“馬上辦”辦公室一時間風風火火,為民眾辦成了一些“急難怨盼”的事情,可最終如同許多突擊性、臨時化的機構一樣,會不會無疾而終?更何況,“馬上辦”辦公室在規(guī)范的行政流程中究竟處于何種地位?在依法行政的現(xiàn)實背景下,合法性、正當性如果沒有很明確的依據(jù),會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
另外,民眾以過往的經(jīng)驗來判斷,必然會認定其有“作秀”的質疑。政府以“用事實說話”予以回應,一方面要理直氣壯,另一方面,也要打好提高行政效率的基礎,從行政組織體系的狀況著手,依照周密詳實的效能建設方案,逐步對于那些飽受詬病的行政問題進行改造,使得效能提高成為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的常態(tài)現(xiàn)實。
曾幾何時,“效能風暴”、“效能革命”等富有感性色彩的詞匯頻頻見諸各種媒體,“效能風暴”能否持續(xù)推動政府改革?“效能風暴”是“作秀”還是突破性做法?值得關注。但愿成立的“馬上辦”辦公室,是破解政府效能不高這一“公共性問題”的有益嘗試,而不是企圖“抄近路”、畢其功于一役的權宜行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