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作為執(zhí)政骨干最集中的領導機關,應當首先弄清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真正弄懂“三型”機關黨組織建設的內涵和外延,著力夯實學習基礎、抓住服務根本、激發(fā)創(chuàng)新動力,以加強“三型”機關黨組織建設的成效,全面提高機關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引領和帶動各項工作的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
一、著力增強過硬本領,夯實學習型機關黨組織建設這個根基
立身百行,學習為先。只有學習好,才能增強服務好人民群眾的本領,才有可能在實踐中進行創(chuàng)新。因此,要進一步深化學習型機關黨組織建設,不斷增強服務群眾、創(chuàng)新工作的能力素質。
樹立好學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歷史證明,我們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其中一個重要法寶,就是我們黨歷來重視抓全黨學習。無論是在戰(zhàn)火紛飛的革命年代,還是在建設、改革的和平時期,我們黨從來都沒有放松過學習,這也是黨始終保持先進性的重要原因。今天,面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我們更應當強調大興學習之風,不斷增強黨員干部的本領。古人說“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只有好學、勤學,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在實際工作中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才能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的問題。所以說,應當把愛好學習、自覺學習作為人生的第一需要和不懈追求來對待。
堅持科學標準。機關學習的效果如何,怎樣作出定性、定量的真實評價,這對于加強學習型機關黨組織建設來說至關重要。沒有標準,就沒有鑒別,也就沒有好差之分。所以必須建立科學、合理、實用、規(guī)范的學習成果評價體系,堅持用科學標準對機關黨員干部和黨組織開展學習的基本情況、具體內容、制度落實、實際效果、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檢測和評價。通過測評,來判斷機關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提升的幅度,來評定辦文、辦事、辦會能力素質提高的具體指數,來看出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民生的本領提高了多少,來評價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創(chuàng)先的潛能發(fā)揮有多大。只有堅持把學習型機關黨組織建設的標準建立在科學、有效、剛性的基礎上,才能確保學習效果落到實處;只有堅持了科學評價學習成效的客觀標準,才能真正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chuàng)業(yè),不斷推進學習型機關黨組織建設邁上新的臺階。
運用有效方法。實踐證明,只要學習方法對路,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機關黨員干部在學習中應當講究學習方法,發(fā)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不要“從本本中來,到本本中去”,而要在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既要抓住學習重點,也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具體來說,就是要做到轉變觀念學、帶著問題學、結合崗位學、拜師群眾學、實踐一線學、轉化成果學、研究討論學、提綱要點學、見縫插針學、持之以恒學。真正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一陣”為“學一生”。同時,還要注重結合工作需要來學習,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履職盡責所必備的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yè)化水平,不斷增強干好工作的本領。
二、著力踐行黨的宗旨,把握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建設這個根本
建設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就是要不斷增強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意識,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正服務群眾、切實做好群眾工作。
強化服務意識。作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90多年發(fā)展歷程告訴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正因為此,如何更好地服務人民,是擺在我們機關黨組織面前的永恒課題。這就要求機關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增強宗旨意識,提高服務意識,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懷著對人民群眾的謙卑與敬意執(zhí)政用權,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完善服務內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為民服務的重中之中,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統(tǒng)籌協(xié)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要注重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最突出的利益問題,在事關每個人衣食住行教業(yè)保,事關千家萬戶的“菜籃子、米袋子、錢夾子”,事關億萬家庭的物價、分配、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方面,都應作為改善民生的著力點。同時還要堅持為群眾排憂解難,解決群眾最急、最難、最憂、最盼的具體問題,特別要注重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實現服務目標。牢固樹立群眾情懷,牢記群眾觀點,把民聲、民心、民意作為履職盡責的第一考量。發(fā)揚釘釘子的精神,把為民服務的各方面工作做實、做深、做細。要堅持把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內化于心,把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外化于行,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各項工作的最高標準固化于律。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成事,要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過硬作風,來確保服務群眾工作目標的實現。
三、著力保持蓬勃生機,激發(fā)創(chuàng)新型機關黨組織建設這個活力
創(chuàng)新是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在帶領人民群眾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我們黨將會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必須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注入新動力。
更新知識結構。當今是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周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如果機關黨員干部不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識素養(yǎng),不自覺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yōu)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就難以增強本領,也就沒有辦法贏得工作的主動權,更難以推動工作和事業(yè)發(fā)展。
創(chuàng)新服務機制。服務群眾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既要有為,又要有效。所以在決策上不能“一言堂”,在執(zhí)行上不能“一刀切”,在內容上不能“老一套”,在方法上不能“一招鮮”,而要具有系統(tǒng)性、長效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不斷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為民服務的新特點、新任務、新要求,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xié)商、疏導等辦法,改進群眾工作方法。研究服務群眾的長效化、常態(tài)化問題,創(chuàng)新為民服務的制度機制。制定服務目標,規(guī)劃服務內容,研究服務方式。對于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愿望和訴求,運用利益分析法,制定完善共建共享機制、分配調節(jié)利益關系、惠及更多人民群眾的可行辦法。研究特殊群體的個性需求,提出服務弱勢群體、困難群眾的對策建議。研究服務群眾的新途徑新方法,借鑒區(qū)域化黨建、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等有效做法,進一步規(guī)范為民服務程序,在整合服務資源、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上下細工夫、苦工夫、長工夫,探索走出一條為群眾服務的新路子。
激活內生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保持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是要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探索為中國道路開拓新的境界。要讓機關黨員干部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創(chuàng)先中充分迸發(fā)出活力,關鍵是要引入激勵競爭機制,完善獎懲措施。要通過激活創(chuàng)新驅動,來營造風清氣正、心氣勁足、干事創(chuàng)業(yè)、和諧上進、充滿活力的良好環(huán)境,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使能干事、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優(yōu)秀機關干部脫穎而出,點燃機關黨員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和自信,使大家始終保持探索創(chuàng)新的蓬勃朝氣,始終保持那么一股子沖勁、闖勁、拼勁、韌勁,只有這樣,才能把“三型”機關黨組織建設不斷推向新高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新動力。
(作者系河南省委省直機關工委宣傳部副部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