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劇變是信仰危機還是體制危機(3)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蘇聯劇變是信仰危機還是體制危機(3)

三、研究蘇聯劇變,要弄清史實

研究蘇聯劇變問題,不應該從理論到理論,應該先弄清蘇聯歷史發(fā)展脈絡。楊文從四個方面論證信仰虛無主義導致蘇聯劇變:人道主義思想路線瓦解馬列主義信仰合法性、私有化浪潮導致社會主義信仰迷失、政治改革“新思維”引發(fā)自由主義信仰泛濫、自由化輿論宣傳滋生多元理想信念。不顧蘇聯政策出臺的背景和實際情況,一味進行批判和否定。

楊文從批判赫魯曉夫開始,否定“一切為了人,為了人的幸福”這一理念,批判“全民國家”、“全民黨”、“人道主義”、“全人類價值優(yōu)先”,認為這造就了蘇聯“沒有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革命”,無非是說蘇共領導人“不分階級、不講專政”。蘇聯1936年宣布建成了社會主義,蘇聯社會只有工人、農民兩個階級和知識分子一個階層。那么在這樣的國家里,難道蘇聯共產黨和蘇聯國家不應該代表全民嗎?沒有資產階級還要硬找資產階級,搞階級斗爭,就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嗎?斯大林確實沒有按“全民國家”、“全民黨”來建設蘇聯的社會主義,他在宣布建成了社會主義以后,仍搞了大清洗,強調階級斗爭尖銳化,無數生靈遭涂炭,成為蘇聯社會難以愈合的傷口。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也步蘇聯的后塵,在掌握了政權后仍不斷進行“清洗”、“革命”,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我們都十分清楚?,F代社會是法治社會,對于危害社會的犯罪分子自有法律制裁,在無產階級掌握了政權后,仍把一部分人打入另類,搞階級斗爭,顯然不符合實際。全民國家、全民黨是蘇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遺憾的是由于缺少民主機制,蘇聯社會并沒有成為全民的,人民并不是主人。

關于“全人類價值優(yōu)先”的問題,作者不看戈爾巴喬夫這一論斷的具體所指,而是亂批一通。蘇聯的外交長期從埋葬資本主義出發(fā),強調階級原則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實質是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戈爾巴喬夫現實地看到,蘇聯這個社會主義代替不了資本主義,為了改善蘇聯的國際環(huán)境,他強調國家關系的非意識形態(tài)化。他認識到,由于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世界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多樣性的統(tǒng)一體,人類面臨著生存和發(fā)展的共同問題,因此,他承認全人類價值優(yōu)先于民族、階級等價值。新思維外交的核心是“承認全人類價值觀的優(yōu)先地位,說得更確切些──承認人類的生存。”這并不是不要蘇聯的民族利益,而是有條件的,即在核戰(zhàn)爭的威脅面前,“全人類利益高于一切”,這并沒有什么錯。在20 世紀80年代初美蘇尖銳對抗的條件下,核戰(zhàn)爭的危險是存在的,一旦爆發(fā)核戰(zhàn)爭,其后果不堪設想。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后果,戈爾巴喬夫主動退出了冷戰(zhàn),使世界不再有核大戰(zhàn)之憂,對此,鄧小平在接見戈爾巴喬夫時曾予以充分肯定。

戈爾巴喬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是在公開性發(fā)展起來后,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已經威信掃地,為了挽救社會主義,他針對蘇聯式社會主義既不人道,也不民主,提出了要建設新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在1990年2月蘇共中央全會上才作為綱領正式提交即將召開的蘇共二十八大,蘇共二十八大確定為蘇共的正式綱領,而此時離蘇共被解散只有一年時間。戈爾巴喬夫提出的辭藻再漂亮,民眾從改革中得不到實惠,也是枉然。蘇聯的失敗,源于改革方針選擇失當,沒有讓民眾得到實惠,經濟危機日益加重,到1990年蘇聯已經淪落到了滿世界乞討的地步,這樣的國家自然難以為繼了。

楊文時間混亂,說“私有化浪潮導致社會主義信仰迷失”,這完全不符合蘇聯的實際。在戈爾巴喬夫頭腦中,斯大林的社會主義觀念影響深遠,他一直把私有制、商品經濟當成屬于資本主義的,在改革之初并沒有鼓勵個人成為私有者,更反對私有制。蘇聯經濟改革主要方向是經濟分權、權力下放,經濟改革綱領中沒有提出向市場經濟過渡和非國有化的問題,直到1988年年中才通過允許開辦私人企業(yè)的法令。雖然如此,但在觀念上,戈爾巴喬夫仍然排斥私人所有制。1988年11月戈爾巴喬夫在最高蘇維埃會議上批評愛沙尼亞同志說:“私有制,很清楚,這是人剝削人的基礎,而我們的革命完全是為了消除剝削,把它們完全轉交給人民所有。試圖恢復私有制意味著后退,這是極其錯誤的決定。”1989年3月蘇共中央全會才決定解散蘇聯國家農業(yè)綜合體,放棄對土地過分集權化的管理,中止同個人副業(yè)的斗爭,確定五種土地經營形式:國營農場、集體農莊、土地聯合企業(yè)、合作社、農戶( 農場)經濟是平等的。而此時,中國的個體經濟、私有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發(fā)展,商品不足、糧食不夠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在蘇聯經濟危機嚴重,不得不轉向市場經濟時,才提出了私有化的問題,這已經是1990年了。當時的情況是,日用消費品短缺情況嚴重,在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費品中,95%以上的商品供應經常短缺,在211種食品中有188種不能自由買賣,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實行憑票供應制。“1990年春天,經過六年的改革之后,實際上被迫推行票證制度。我國各族人民經歷了七十多年艱辛勞作,無盡的磨難和千百萬人犧牲,結局竟是如此令人失望!……”1990年3月6日,最高蘇維埃通過《蘇聯所有制法》,規(guī)定:“蘇聯的所有制形式有:蘇聯公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在蘇聯可以存在外國所有制、國際組織所有制、外國法人和外國公民所有制。”“國家為各種不同所有制形式創(chuàng)造必要的發(fā)展條件,并保證它們受到保護。”這一法律的頒布取消了生產資料國有制的壟斷地位,承認了公民個人財產所有權,確認可以通過對國有資產進行租賃、贖買、股份化改制建立集體所有制,承認國家、集體、公民私人可以組成聯營、合營的集體所有制。這一法律為新經濟主體財產的合法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非國有經濟的發(fā)展。

該法律通過后,戈爾巴喬夫讓阿巴爾金負責制定新的經濟計劃,60名專家在阿巴爾金領導下開始擬定詳細的經濟改革構想。1990年5月24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在第三次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作了《關于國家經濟狀況和向可調節(jié)市場經濟過渡的構想》的報告。1990年5月29日葉利欽當選為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后,他并不理會雷日科夫—阿巴爾金方案,而是另組班子在俄羅斯政府辦公大樓里擬定自己的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計劃,即“沙塔林—亞夫林斯基”方案,這個被稱為“500天計劃”的方案基礎是在所有生產要素中確立私有制,其中包括土地,提出一些反壟斷和企業(yè)私有化的措施,大幅度削減國家開支等,同時要求中央把廣泛的權利交給各個共和國。“500天計劃”受到了媒體的熱捧。于是,雷日科夫—阿巴爾金方案與葉利欽提出的“500天計劃”開始進行激烈斗爭,戈爾巴喬夫試圖把他們調和在一起,雙方都不接受,經濟改革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因此,當時并不存在私有化浪潮導致社會主義信仰迷失的問題,有的是經濟觀念落后導致的經濟改革失敗和經濟危機加劇。蘇聯的經濟困難也不是楊文所說的“私有化的經濟改革”造成的,恰恰是長期排斥私有化的結果;稱“私有化泛濫也打開了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的大門”更是前后倒置,蘇聯是先有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的。

至于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也不像楊文所說的政治改革“新思維”引發(fā)自由主義信仰泛濫,而是政治體制改革方針措施選擇失當。我曾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發(fā)表過《戈爾巴喬夫的民主化改革及其教訓———蘇聯人民代表大會體制的確立與影響》一文,對此有詳細論述,此處不再贅述。

楊文認為,自由化輿論宣傳滋生多元理想信念,這并不錯。確實,公開性政策打開了表達不同政見的大門,但是,不能因此得出“最終也打開了始料不及的社會動亂的大門”。蘇聯的社會動亂原因是多方面的,70年積累的矛盾與問題在改革的背景下來了個總爆發(fā),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主義運動和民族分離主義運動,也有礦工爭取改善生活條件的罷工。這些問題的根子在經濟,而不是思想,理想信念不可能建立在沙灘上。當今的俄羅斯沒有統(tǒng)一的意識形態(tài),也沒有發(fā)生動亂,而是社會日趨穩(wěn)定,根源在于普京的政策改善了民眾的生活,得到了民眾的信任。作者在論述問題時,不少引證沒有出處,在材料的使用上也缺少有權威的論著和史料,結論難以令人信服。作者所用的所謂“新自由主義”等概念,在蘇聯當時是沒有的。

總之,我們研究蘇聯問題,不要從固有的觀念出發(fā),應該從蘇聯的實際出發(fā),把蘇聯的政策措施放到當時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實事求是地研究問題,得出結論,不要追風趕潮,妄下斷言。

責任編輯:郭浩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