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 關于戰(zhàn)斗性和平等性較強的民主政黨走向寡頭制的實證分析,參閱羅伯特?米歇爾斯《寡頭統(tǒng)治鐵律:現(xiàn)代民主制度中的政黨社會學》(任軍鋒等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2] 這條思路的早期表述,見季衛(wèi)東“通過法治邁向民主”《戰(zhàn)略與管理》1998年第4期。
[3] 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diào)要“維護國家法制統(tǒng)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這意味著立法權要集中化,“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xié)調(diào)”;加強憲法實施的監(jiān)督,確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能超越于憲法和法律之上”,實際上就是以憲法基礎規(guī)范為頂點的法制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法制權威還需要立法的民主化,所以報告指出要“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
[4] 相關論述詳見約瑟夫?拉茲《法律的權威》(朱鋒譯,法律出版社,2005年)、約瑟夫?拉茲“權威、法律和道德”(劉葉深譯)《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2007年第2期、Joseph Raz, The Morality of Freedo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6)等。
[5] 有關論述歸納于漢娜?阿倫特《共和危機》(蔡佩君譯,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100-101頁、賀照田(編)《西方現(xiàn)代性的曲折與展開》(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432頁。
[6] 具體論述可見馬克斯?韋伯《經(jīng)濟與社會》(林榮遠譯,商務印書館,1997年)下卷242頁以下、446頁以下。與之相映成趣的是,亞歷山大?科耶夫在《權威的概念》(姜志輝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中提出的領袖權威、父親權威、主人權威以及法官權威的分類法。
[7] 據(jù)大衛(wèi)?休謨《休謨政治論文選》(張若衡譯,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十四篇“論原始契約”。有關的理論背景,參閱高全喜《休謨的政治哲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8] 埃德蒙?伯克《法國革命論》(何兆武等譯,商務印書館,1999年)27頁以下,特別是28頁。有關政治思想的整體圖像,可以通過陳志瑞、石斌(編)《埃德蒙?伯克讀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獲得。
[9] 有關的文獻汗牛充棟,最新參考資料可以舉出張恒山(編著)《盧梭與<社會契約論>》(人民出版社,2010年)。
[10] 余英時“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中國思想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詮釋》(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87年),特別是210-211頁。
[11] 詳見尤根?哈貝馬斯《合法化危機》(劉北成、曹衛(wèi)東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交往行為理論》(曹衛(wèi)東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2] 參閱季衛(wèi)東“怎樣推行交通的法治”《財經(jīng)》2009年第16期、“大變局下中國法治的頂層設計”《財經(jīng)》2012年第5期。
[13] 《商君書?定分》。
[14] 季衛(wèi)東《法律程序的意義(增訂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115頁以下。
[15] Cf. E.Allan Lind and Tom R. Tyler, The Social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 (Plenum Press, 1988) Chap.3.
[16]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卷)》(許明龍譯,商務印書館,2009年)167頁以下。
[17] 詳見漢密爾頓等《聯(lián)邦黨人文集》(程逢如等譯,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78-79篇。
[18] 安托萬·噶拉邦《司法活躍的民主主義》(河合干雄日譯本,勁草書房,2002年)41頁以下、斯蒂芬?布雷耶《法官能為民主做什么》(何帆譯,法律出版社,2012年)5頁以下。
作者簡介:季衛(wèi)東,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