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政治綱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按照這個脈絡,我對報告的背景、決策意圖及其重要創(chuàng)新點和重要舉措,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大會主題及其產生背景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難道改革開放30多年了,對舉什么旗,走什么路,朝著什么樣的目標前進這樣一些帶有根本性的問題還有什么疑問嗎?透過其產生的深刻背景,我們就可以體會到其中的深刻意蘊。
先看看國內情況,有一點要特別引起注意,一個時期以來,“左中右”各種力量匯集到一個點上,就是把當代中國的各種問題都上升到、歸結到我國所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守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其實質是要改旗易幟。具體來看,針對上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一些人認為中國經濟穩(wěn)增長困難重重,根本原因是國有經濟的比例太重,要通過實行徹底的私有化來化解。還有人認為當代中國社會矛盾重重,且自身不可解,根本原因是公民缺乏自由、公民社會不發(fā)達,要培育一種所謂公民社會,發(fā)展多元化的公民社會主體。再有,他們認為當代中國政治困頓,根本原因就是共產黨的一黨專制,要實行多黨制,走議會制的道路,實行憲政民主。為此,這些人試圖付諸行動,召開研討會、在境內外媒體散播自己的主張,還有的與外部敵對勢力相互勾連,插手、煽動一些熱點、敏感問題。
那么,我們面臨的外部情況,又怎樣呢?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未來十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挑戰(zhàn)將會比過去更加嚴峻。歷史上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都必須破囊而行,克服重重障礙。具體地,主要有來自四個方面的挑戰(zhàn):
挑戰(zhàn)一:我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決定了,我國與西方國家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并且這種矛盾是短期內不可解的,還可能會更加突出。面對中國的和平崛起,西方的戰(zhàn)略焦慮將會上升,他們將會千方百計地加大對我國發(fā)展的扼制、牽制。
在軍事方面,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的亞太戰(zhàn)略再平衡或者是戰(zhàn)略重心轉移。美國的意圖之一:試圖主導地區(qū)的安全體系,構建一個以美日為基軸的多伙伴網絡,強化傳統(tǒng)盟友,比如強化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這樣一些國家的盟友關系,提升和加強同越南、新加坡、印尼、印度之間的伙伴關系,分化東盟內部各國之間及其與中國的關系。意圖之二:強化其軍事存在。美國在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舉行的年度軍演達170多次,大大地超過往年。上半年搞了一個環(huán)太平洋22國的聯(lián)合軍演,唯獨沒有邀請中國參加。美國針對中國軍力提升,提出了所謂“空海一體戰(zhàn)”的新戰(zhàn)略。另外,美國還試圖在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以及蒙古地區(qū)大面積進行軍事滲透。意圖之三:美國試圖制造、利用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包括南海、釣魚島問題。對于釣魚島問題,到現(xiàn)在為止,我國還是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成果,打破了日本單方面排他性的管控,并且在國際輿論上讓更多的人知道,釣魚島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在經濟方面:一些西方國家千方百計采用各種手段對中國企業(yè)進行“雙反”調查。這些年來70%以上的全球雙反調查都是針對中國企業(yè)的。包括前不久奧巴馬政府對華為、中興的調查,還有七月份德國太陽能公司等25家歐洲企業(yè)對中國光伏企業(yè)的雙反調查。
挑戰(zhàn)二:西方國家試圖利用他們在國際規(guī)則制定方面的主導權,國際重大議題的設置權對我國的發(fā)展附加條件、設置障礙。比如在談判氣候變化的過程中,讓我國承擔同發(fā)達國家一樣的責任。
挑戰(zhàn)三:我國周邊部分國家以美制華的趨勢有所抬頭,一些發(fā)展中國家跟我國的同質競爭也在強化。菲律賓向美國購買軍艦、預警雷達,試圖提高海上軍力給自己壯膽。越南最近跟美國和俄羅斯協(xié)商租用金蘭灣,以此來對抗中國。另外,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在慢慢地弱化,勞動力人口紅利慢慢地在消逝。東南亞國家及一些周邊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因此,一些外資紛紛撤往東南亞國家、周邊國家,包括阿的達斯、耐克鞋生產廠家紛紛關閉在中國內地的生產基地。
挑戰(zhàn)四:我國海外利益拓展與利益保護能力之間的矛盾將會更加突出。過去講,高山峽谷有小城,有城就有溫州人?,F(xiàn)在世界各國都有中國企業(yè)家的腳印。應該說我國越來越廣泛地融入了經濟全球化。但是我國利益保護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美國海外軍事基地有600多個,他們的利益拓展到哪里,保護就跟進到哪里。這些年,我國政府秉持以人為本的外交理念,對一些涉及我國公民安全的突發(fā)性事件處理及時,比如利比亞撤僑行動,取得很好效果,但我國公民、企業(yè)海外利益保護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