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未經報告人審核。作者觀點不代表宣講家網立場。未經宣講家網站同意,請勿轉載。)
一、 科學發(fā)展觀的新定位
科學發(fā)展觀已經講了很多年了,當時為什么提出科學發(fā)展觀?是在鄧小平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之后,我們經過了10多年的努力,創(chuàng)造了極大的物質財富,在上世紀末的時候,按照鄧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戰(zhàn)略構想,到戰(zhàn)略重點的時候有一個根本轉移,這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是在小平理論的戰(zhàn)略發(fā)展構想中必經的一個階段,到上世紀末的時候出現(xiàn)了。也就是說從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這叫帶動論。一部分地區(qū),特別是沿海開放地區(qū)先富裕起來,帶動中部和西部的發(fā)展。這是一個大戰(zhàn)略。
1、科學發(fā)展觀提出的歷史背景和它的邏輯要求
到了上世紀末的時候,它需要有一個本質性的轉變。但是這個本質性轉變的契機在哪里?在非典對中國的襲擊。非典出現(xiàn)之后,給我們很多驚喜,喚醒了我們很多的現(xiàn)代意識,我們那種老土、粗放的發(fā)展受到了嚴厲的挑戰(zhàn)。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只提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不夠了。精神文明實際上和文化建設有相聯(lián)之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個是文化,一個是經濟。
在這個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個政治文明,兩者是從文化角度分離出來的。為什么把政治文明從文化里面分離出來?凸顯政治在大文化中的作用。政治、經濟、文化里面為什么要分離出社會?這就是非典對我們的警告。因為當時出現(xiàn)了所有問題,不是出在經濟發(fā)展本身,而是出在經濟發(fā)展的外部性環(huán)境。而這個外部性環(huán)境里面,第一是民主法制建設,這個屬于政治領域。第二,社會建設這塊短板。我們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產業(yè)化曾經是一個巨大的浪潮。把我們在當初的好多優(yōu)勢都沖破了,包括全面普及的教育,雖然水平不高。強大的醫(yī)療網絡、保健網絡、愛國衛(wèi)生運動的網絡也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沖掉了,還有社會保障等等。
但是后來的事實證明,如果僅僅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講“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中心不能多,但是兩個基本點不能少。不能少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要把政治文明、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這塊短板補起來。這就是科學發(fā)展觀提出的歷史背景和它的邏輯要求。所以說在非典之后,我記得十六屆三中全會就開始提出科學發(fā)展觀了,十六屆四中全會就把它通過幾次表述就很完整了,我記得是40個字,非常精辟。我當時對它的評價大道直簡,蘊含無窮。科學發(fā)展觀第一要義是發(fā)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根本方法是統(tǒng)籌兼顧。
2、為什么要以人為本?
為什么要以人為本?有人說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民本主義早就有了。我剛才梳理的這個過程,我們在發(fā)展經濟過程中,我們可能已經對物的東西看的太重了,導致了物欲橫流,不知道人要錢干什么。經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提出一個問題,經濟發(fā)展的人性化回歸。不能因為經濟發(fā)展使我們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做了奴隸。這就是以人為本提出的根本點。相對人和物的關系,不能喪失人的主體性,不能把錢看成一切的一切。在這個層面上提出主要是人和物的關系。
至于說以人民為本,講的是政府和人民的關系。政府為什么需要?為什么有存在的理由?因為它要為人民服務。人除了為自己服務之外,有些東西是屬于公共事務范疇的,一家一戶個人努力不能解決。那么這部分事務需要交給一個代理機構、代理人去做。那么這就是政府產生的原因。
既然人民要求成立政府,它要求這個政府為它自己服務。既不能越權,也不能篡位。這是政府和人民的關系。這兩個范疇不能混淆,不能說講了第一個就可以不講第二個,或者說毛澤東早就講為人民服務了,為什么還要提以人為本?它有新內涵。從這個角度來梳理科學發(fā)展觀,它的提出是非常有理論基礎的。
到十七大的時候,又加了一個文明,在社會之外又加了一個文明,叫生態(tài)文明。我記得非常清楚,十七大的時候,社會建設目標起了五個標題,在序言里面提了五個標題。但是下面總論相對應的是四個部分,政、經、文、社。但是就是沒有生態(tài)文明。生態(tài)文明在帽子里面有。按照一般寫文章的規(guī)矩,這個東西要么別提,要么提了后面得有一塊,你提了以后,后面沒有,這個文章就不對稱。當時有這個議論?,F(xiàn)在看來,提出來是對的,不提說明我們沒有提出問題,提了說明我們當時就提出這個問題,但是只是沒有回答,因為我們的實踐不足以讓我們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理論積累也不足以讓我們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從學者角度提出問題,當然也有道理,但是你不是政治家的考慮,文章寫得不對稱也沒有關系。
我當時就說,既然提出來沒有下面的支撐,那么等到十八大這五年,肯定這部分要充實起來的。而且生態(tài)文明這部分,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東西,它要刷新前面四個文明的狀態(tài),有了生態(tài)概念、生態(tài)意識,那么你對政治的理解就不一樣了。國外專門有綠黨,你對社會的理解不一樣,對文化的理解更不一樣。生態(tài)文明概念提出是滲透在前面四個文明之中的,單獨提出來是強調它的重要性。三位一體、四位一體,還有五位一體。
五位一體戰(zhàn)略發(fā)展布局、兩個目標,奪取新勝利的兩個百年目標,兩個里程碑,這些都在科學發(fā)展觀這一條線索之下來突出的講這些問題。這是第一個問題。
當初我們在原來基礎上的表述,都是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把它作為一個實踐的對象去看待?,F(xiàn)在的表述變了,把它挪到前面去了,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把它上升為理論,不是一個實踐的對象,而是一個理論的階段。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的理論體系的開放性,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發(fā)展觀就是代表這個開放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有一個很準確的表述我就不念了。我只是把這個意思講一下。
二、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
也有專家講題目叫做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翻開我們前幾次黨代會報告的標題,十二大、十三大一直有這個標題,中間有一段不太用這個概念。后來到十七大的時候,又重新把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撿回來了,又放到標題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要叫社會主義?我們說建設社會主義講了幾十年,為什么又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雖然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用了30多年,第一個是革命大概28年,建立新中國。第二,從建國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大概也是30年,后來到改革開放以后到2008年也是30年,三個30年比較好表述。當然第一個30年,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第二個30年,是連接第一個30年和后面30年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第一,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物質基礎,找到了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經驗。但是失敗的教訓也很多。所以我認為這個階段,第一要承認我們那一代領導人的努力、用心和他的功勞以及打下的基礎,但是也要反思,朝著這條路走下去還行不行?到了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實際上說明我們的路徑依賴有問題,迫使我們反思,沿著蘇聯(lián)模式行不行?后來證明不行,他們自己都倒臺了。其次,那種崇高理想,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奮斗,我們老是大躍進、大冒進,搞了幾十年我們最后結果是什么?我們的理想和定位有問題,所以出來一個詞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意思是什么?就是不要用完美社會主義、理想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社會主義的那些東西來框定我們的思維,如果拿那個東西框定,我們很多東西不能做。我們現(xiàn)在又想做這個事情,怎么辦?那么要把目標降低,我們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二,社會主義沒有一個具體模式。列寧創(chuàng)造的社會主義模式也不是馬克思所設想的社會主義模式。馬克思只是一個理論觀點。社會主義在理論層次上沒有模式,只是在實踐中有創(chuàng)造。我們原來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試想一下這個概念表述,我們學中文的人都知道,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它是下面一個層級的。后來為什么把有中國特色的拿掉,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列的成了古巴特色社會主義、越南特色社會主義,那都是社會主義,成了并列關系,就不是主副關系了。這就是承認每一種特色的社會主義都是社會主義,誰都不能拷貝誰,不存在拷貝的問題。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理論上的一些基本考慮。
當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一直在發(fā)展,包括這次提出的,總依據(jù)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一種概括,實際上這些思想,這些理論在我們原先的一些表述中都有,這些元素是有的。比如說報告提出的八項要求,剛才王書記也念到了,都是非常具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這個理論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我們不能說已經都完成時了,不是。它永遠在進行時,所以要不斷的理論創(chuàng)造,針對新的現(xiàn)實發(fā)展這個理論。但是這個理論它的方向指出了中國進一步發(fā)展的方向。為什么叫高舉旗幟,是一種發(fā)展進步的旗幟,團結奮斗的旗幟,你發(fā)展進步必須朝著這個目標走,團結凝聚共識必須要朝著這個目標走,而不是說改旗易幟,也不是走僵化的老路,這個不是翻舊賬,只是說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走到今天,雖然有很多問題,當然改革開放初期,那個時候全民振奮,粉碎四人幫,全民沸騰,共識非常高,激情非常高,沒有很多分歧。但是現(xiàn)在30年之后,前進中的問題越來越多,就好像當時順風順水行船,現(xiàn)在走到了風高浪大渦流回旋的階段,你是往前走還是退回去,還是說就地打轉轉,停留在危險的境地中,選擇只有一個,繼續(xù)朝前走,不能走回頭路。必須要朝著這個方向。
現(xiàn)在爭論多了,說明我們水平高了,分歧多了,但是共識也多了。改革中的問題只能通過改革的方式去解決。所以說下面兩個目標里面,不僅提出小康社會的目標,要建設、建成的目標,而且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目標。改革開放的目標是什么?高舉旗幟“走·轉·改”。高舉旗幟是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是什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轉是什么?在經濟領域轉變發(fā)展方式。改是什么?繼續(xù)堅持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和小康社會目標放在一起談,這是一個新穎的提法,也是一個很大的啟示。不管藍圖勾畫的多美麗,如果不堅持改革開放,否定改革開放,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