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致燕妮·馬克思(1863年12月15日)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倫敦
1863年12月15日星期三于特利爾“威尼斯”旅館
我親愛的、熱愛的燕妮:
我來這里到今天正好一個星期了。明天我到法蘭克福姑母艾絲苔[注:艾絲苔·科澤耳。——編者注]那里去(注意:有一位太太原來在特利爾住過,更早以前住在阿爾及爾,而現(xiàn)在同姑母住在一起,——她也是我父親的妹妹,也是我的姑母,叫巴貝塔[注:巴貝塔·布呂姆。——編者注],平常叫她“小貝爾”;她很有錢)。再從法蘭克福去博默耳[注:扎耳特博默耳。——編者注],這我在昨天已通知表舅[注:萊昂·菲力浦斯。——編者注],大概會使他大吃一驚。
這樣遲才給你寫信,可決不是由于健忘。正好相反。每天我都去瞻仰威斯特華倫家的舊居(在羅馬人大街),它比所有的羅馬古跡都更吸引我,因為它使我回憶起最幸福的青年時代,它曾收藏過我最珍貴的珍寶。此外,每天到處總有人向我問起從前“特利爾最美麗的姑娘”和“舞會上的皇后”。做丈夫的知道他的妻子在全城人的心目中仍然是個“迷人的公主”,真有說不出的愜意。
我沒有寫信,是因為我天天都指望告訴你一點確訊,但是直到現(xiàn)在任何確訊也沒有。事情是這樣的。我來到的時候,除日常用的家具外,其他一切當然都加了封。我母親以她通常的“最高領(lǐng)導(dǎo)狂”對康拉第說過,他對什么也不用操心:她已經(jīng)把一切都處置妥當,表舅會把“一切”辦好的。
她僅交給康拉第一份經(jīng)過公證的遺囑副本,這個遺囑只包括下列安排:(1)除金銀物品外,所有家具、衣物和器皿均遺贈給艾米莉[注:艾米莉·康拉第。——編者注];(2)留給自己的兒子卡爾一千一百塔勒等等;(3)把父親的畫像留給索菲婭[注:索菲婭·施馬爾豪森。——編者注]。全部遺囑就是這樣。(注意:索菲婭一年有一千塔勒收入,這筆錢大部分從菲力浦斯家領(lǐng)取。你畢竟還是可以看出,我的親戚乃是十足的“壞種”。)
除了這個小紙片外,母親還有一個(現(xiàn)已無效)辦過法律手續(xù)的遺囑。立這個遺囑的日期比較早,并由于后一遺囑而被廢除。第一個遺囑是在艾米莉出嫁以前立下的。母親在這個遺囑中說要把歸艾米莉支配的一切財產(chǎn)的使用權(quán)交給艾米莉。此外,她指定舅舅馬丁[注:馬丁·普勒斯堡。——編者注]和菲力浦斯為自己的遺囑執(zhí)行人。母親——確切些說,這個酒鬼公證人采爾(已去世)——忘記了在我前面提到的而現(xiàn)在唯一有效的那個文據(jù)中重申關(guān)于遺囑執(zhí)行人的保留條件,因此只是由于我們愿意,表舅現(xiàn)在才成為遺囑執(zhí)行人(我對此自然有充分的“考慮”)。關(guān)于財產(chǎn)的實際狀況,我還一點都不知道,因為一切文據(jù)都放在加了封的柜子里。而遲遲沒有啟封,是由于要花很多時間辦理在荷蘭的委托書(尤塔和索菲婭的)寄來以前必須辦完的手續(xù)。這對我說來是拖得太久了。所以,我讓康拉第做我的全權(quán)代表。除了1858年的五桶酒(我母親在有利時刻不愿出售)和幾件金銀小物品外,在特利爾這里再沒有什么東西了(格律恩堡早就賣掉了)。這一切將在各繼承人之間平分。實際的財產(chǎn)完全掌握在表舅手中。
我母親于11月30日下午4點鐘,即在自己舉行婚禮的日子和時刻去世。她曾預(yù)言,她將正好在這個時間亡故。
今天我去辦德穆特先生和小麗莎的事。等我到了法蘭克?;虿┠僭敿毟嬖V你。向全家人致良好的祝愿。代我吻所有的人,特別是多多吻中國皇帝[注:燕妮·馬克思。——編者注]。
你的 卡爾
(但愿隨下一封信能給你寄些錢去。)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