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致恩格斯(1864年6月7日)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4年6月7日)

馬克思致恩格斯(1864年6月7日)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曼徹斯特

1864年6月7日[于倫敦]

親愛的弗雷德里克:

你的相片和魯普斯的相片都收到了。魯普斯的相片我至少還需要四張。你的相片照得很好。孩子們說,你在相片上顯出一副“討人喜歡的樣子”。小燕妮原來想照張新相片,但還沒有照,所以昨天給你寄去了銀版相片。《日報》收到了,謝謝。

昨天收到李卜克內(nèi)西的信,現(xiàn)附上,它在某些方面會使你感到興趣。你應當按我寄給你的同類信件那樣,把它歸入檔案。我立即給李卜克內(nèi)西寫了復信,整個說來稱贊了他的做法,只是責備他在談到打算籌辦的拉薩爾的報紙時所提出的荒謬條件,即要我們參加進去;幸而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放棄了這種打算。我向他解釋說,盡管我們從策略上考慮暫時不干涉拉薩爾的行動,但是我們無論如何不能把自己同他混在一起……這星期內(nèi),我將給他(李卜克內(nèi)西)寄點錢去。這個可憐人的境況看來非常糟。他是好樣的,他長期留在柏林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波克罕給我看了現(xiàn)在住在維也納的偉大的奧爾格斯的信。奧爾格斯宣稱,奧格斯堡《總匯報》的“腦軟化”“獲得了勝利”,“分立主義”取代“日耳曼主義”在該報占了統(tǒng)治地位,奧格斯堡《總匯報》的四個所有人之一對他(“偉大的奧爾格斯”)“幾乎”進行了“人身侮辱”,長期以來他受到束縛,但是現(xiàn)在他終于出來說話了,云云。奧爾格斯真是罪有應得。這個家伙在福格特事件中對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十分卑鄙的[注:見本卷第13—16頁。——編者注]。

波克罕在信中把關于開鑿蘇伊士運河的十分確切的、經(jīng)過現(xiàn)場核實的詳細情況告訴了我。我將給達烏德·帕沙[注:烏爾卡爾特。——編者注]寄去一篇關于這一情況的簡訊。[386]

至于丹麥事件,俄國人的處境十分困難。俄國人以最誘人的諾言把普魯士引入了戰(zhàn)爭,答應只要在波蘭事件中能夠得到普魯士繼續(xù)不斷的援助,它就可以換得占領什列斯維希—霍爾施坦的美好前景。[304]現(xiàn)在,美男子威廉扮演著征服者威廉的角色,要對付他,當然不能象對付他天才的前輩[注: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編者注]那樣容易。從帕麥斯頓方面來說,他的手腳由于女王[注:維多利亞。——編者注]而受到束縛。俄國人和他們的帕姆[注:帕麥斯頓。——編者注]想推動波拿巴去充當反對德國人的替罪羊,波拿巴自然有他裝聾作啞的理由。不過,即使俄國人同普魯士可能訂有秘密條約,俄國人現(xiàn)在首先必須取得“德國的同情”。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完全有可能“犧牲”什列斯維希—霍爾施坦,正象葉卡特林娜二世那樣,在第三次瓜分波蘭時,她把目前的波蘭王國讓給普魯士,宣稱這是她那方面的巨大犧牲——自然,附有保留條件,即在適當時候可以收回這一“犧牲”。[387]俄國人現(xiàn)在在高加索采取非常步驟[388],歐洲以白癡般的冷漠態(tài)度加以觀望,這一步驟幾乎迫使俄國人閉眼不看另一方面在干什么,而且也使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這種情況。鎮(zhèn)壓波蘭起義和占領高加索這兩件事,我認為是1815年以來最嚴重的歐洲事件。帕姆和波拿巴現(xiàn)在可以說,他們并沒有白白地進行統(tǒng)治,如果說什列斯維希—霍爾施坦戰(zhàn)爭[360]只是為了轉移德國和法國對這些重大事件的注意,那末不管倫敦會議[376]的結局如何,這個戰(zhàn)爭對俄國人來說已經(jīng)完全完成了它的任務。從李卜克內(nèi)西的信中你可以看出,普魯士自由派的報紙?zhí)优沉?,甚至連普魯士不斷引渡波蘭逃亡者這樣的事實都不敢確認。俾斯麥用什列斯維希一霍爾施坦事件把他們的嘴完全堵住了。

美國的消息我覺得非常好;特別使我開心的是《泰晤士報》今天的社論,它要證明,格蘭特總是挨打,而且由于他的失敗,他可能會受到奪得里士滿的“懲罰”。

祝好。

你的  摩爾

注釋:

[304]在1863—1864年波蘭民族解放起義時期,普魯士政府為了防止起義擴及到普魯士所侵占的波蘭土地,以及希望在普魯士領導下統(tǒng)一德國問題上預先獲得俄國的支持,表示愿意給沙皇政府軍事援助以鎮(zhèn)壓起義。根據(jù)俾斯麥的提議,1863年2月8日在俄、普之間簽訂了關于一致行動對付起義者的協(xié)定。——第323、401頁。

[360]1863年11月13日丹麥議會通過憲法,宣布什列斯維希歸并于丹麥,普、奧以此為借口,企圖占領兩個公國——先占領霍爾施坦,然后占領什列斯維希。丹麥的新憲法破壞了1852年的倫敦議定書(見注352),議定書規(guī)定,丹麥和兩個公國只能以君合國的形式聯(lián)合。因此,聯(lián)邦議會根據(jù)普、奧的提議于1863年12月24日派漢諾威和薩克森的部隊占領霍爾施坦及其鄰近的勞恩堡;12月31日位于什列斯維希境內(nèi)的基爾被占領。1864年1月16日,普、奧向丹麥提出關于廢除1863年憲法的最后通牒。1864年2月1日,六萬名普、奧軍隊在普魯士將軍弗蘭格爾統(tǒng)率下侵入什列斯維希境內(nèi),在什列斯維希的軍事行動就此開始。

普、奧對丹麥的戰(zhàn)爭是在普魯士的霸權下統(tǒng)一德國的重要階段。俾斯麥的容克政府力求把在丹麥統(tǒng)治下的但主要居民是德國人的什列斯維希和霍爾施坦公國歸并于普魯士以加強普魯士在德國的影響,并鎮(zhèn)壓自由資產(chǎn)階級反對派。奧地利也參加了戰(zhàn)爭,企圖阻撓普魯士的太過分的計劃。根據(jù)1864年10月30日簽訂的維也納和約,什列斯維希和霍爾施坦被宣布由奧、普共同占有。在1866年普奧戰(zhàn)爭以后,這兩個公國都歸并于普魯士。——第379、402、648頁。

[376]歐洲列強就什列斯維希—霍爾施坦問題舉行的倫敦會議(見注366)于1864年5月28日復會以后,普奧代表在會議上提名奧古斯滕堡親王為什列斯維希—霍爾施坦公爵,因為在這以前俾斯麥已使奧古斯滕堡親王同意,一旦王位繼承問題得到有利于后者的解決,親王將作出一系列有利于普魯士的讓步。但是這個提議遭到了會議的否決。——第394、402頁。

[386]馬克思本想給《自由新聞》寫一篇關于1859年開始的開鑿蘇伊士運河的簡訊,但這個愿望看來沒有能實現(xiàn)。——第401頁。

[387]1795年波蘭第三次被瓜分(見注311),普魯士占領了包括華沙在內(nèi)的波蘭本土的大部分。根據(jù)1814—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決議,這些土地的大部分——其正式名稱為波蘭王國——歸屬俄羅斯。——第401頁。

[388]1864年5月,俄國軍隊在高加索占領了克巴德地區(qū)(現(xiàn)在稱作:紅波利亞納),那里是穆里德派的最后根據(jù)地。這個山民進行反抗的最后基地的被摧毀,結束了十八世紀末由沙皇政府發(fā)動的高加索戰(zhàn)爭。——第401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責任編輯:岳麗麗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