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列斯維希的軍隊人數(shù)
馬克思 恩格斯/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
致“曼徹斯特衛(wèi)報”編輯
閣下:
關于丹麥戰(zhàn)爭[362]中作戰(zhàn)軍隊的比較人數(shù),目前正流傳著十分荒唐的謠言。一般都認為,德國部隊對丹麥部隊的人數(shù)優(yōu)勢至少是三比一。為了指明這不大符合實際情況,我想詳細報道一下每支軍隊的人數(shù),至少是步兵的人數(shù),因為現(xiàn)在很難得到有關騎兵和炮兵的確切材料。
在軍事行動開始以前,駐扎在什列斯維希的丹麥部隊如下:
第一師(師長格爾拉赫中將): 營:
第一旅——第二和第二十二步兵團………………………4
第二旅——第三和第十八步兵團…………………………4
第三旅——第十七和第十九步兵團………………………4
第二師(杜普拉特少將):
第四旅——第四和第六步兵團……………………………4
第五旅——第七和第十二步兵團…………………………4
第六旅——第五和第十步兵團……………………………4
第三師(施泰因曼少將):
第七旅——第一和第十一步兵團…………………………4
第八旅——第九和第二十步兵團…………………………4
第九旅——第十六和第二十一步兵團……………………4
──────────────────────────
共計(營)…………………………………………………36
或者,每營800人(滿員是870名兵士和軍官)……約28800人
騎兵,4+(1/2)團,每團560人……………………………2500人
炮兵,約……………………………………………………3000人
─────────────────────────────
總共(丹麥部隊)…………………………………………34300人
這個材料不包括2月份頭幾天派到什列斯維希的那幾個基干營和預備營,但是已經(jīng)不可能查明它們的任何詳細情況。
奧地利人派赴戰(zhàn)場的是第六軍,該軍由以下部隊組成:
貢德雷庫爾特將軍的旅: 營:
普魯士國王步兵團……………………………………………3
馬提尼男爵步兵團……………………………………………3
第十八獵兵營…………………………………………………1
諾斯提茨將軍的旅:
比利時國王步兵團……………………………………………3
黑森大公步兵團………………………………………………3
第九獵兵營……………………………………………………1
托馬斯將軍的旅:
科羅尼尼伯爵步兵團…………………………………………3
霍爾施坦親王步兵團…………………………………………3
獵兵營(番號不詳)…………………………………………1
多爾木斯將軍的旅:
2個步兵團和1個獵兵營(番號和名稱不詳)……………7
──────────────────────────
共計(營)……………………………………………………28
或者,每營800人(奧軍目前編制中的相當大的數(shù)字)…22400人
騎兵,約………………………………………………………2000人
炮兵,約………………………………………………………2600人
─────────────────────────────
共計約…………………………………………………………27000人
普魯士人派出的部隊如下:
1、弗里德里希-卡爾親王的聯(lián)合軍:
第六師: 營:
第十一旅,第二十和第六十團………………………………6
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和第六十四團…………………………6
此外,第三十五輕步兵團……………………………………3
第十三師: 營:
第二十五旅,第十三和第五十三團…………………………6
第二十六旅,第十五和第五十五團…………………………6
第七獵兵營……………………………………………………1
2、米耳貝將軍的近衛(wèi)師:
第一旅,第三和第四近衛(wèi)步兵團……………………………6
第二旅,第三和第四近衛(wèi)擲彈兵團…………………………6
近衛(wèi)獵兵………………………………………………………1
───────────────────────────
共計……………………………………………………………41
或者,每營800人…………………………………………32800人
騎兵……………………………………………………………3000人
炮兵……………………………………………………………3000人
──────────────────────────────
38800人
奧軍……………………………………………………………27000人
──────────────────────────────
聯(lián)軍總數(shù)………………………………………………………65800人
由此可見,丹麥兵士和聯(lián)軍兵士的比例是一比二弱。如果注意到丹麥在丹涅維爾克、杜佩爾和弗雷德里西亞的工事的防御能力,那末現(xiàn)有的人數(shù)優(yōu)勢只不過是保證勝利所必需的?,F(xiàn)在的力量對比,同1815年決定了威靈頓和布呂歇爾對拿破侖的優(yōu)勢的那種力量對比,差不多是一樣的。
弗·恩格斯寫于1864年2月上半月
載于1864年2月16日“曼徹斯特衛(wèi)報”
署名:弗·恩·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曼徹斯特衛(wèi)報”
注釋:
[362]指1864年普魯士和奧地利對丹麥的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是以丹麥的失敗而告終的。根據(jù)1864年10月30日在維也納簽訂的和約,什列斯維希、霍爾施坦和勞恩堡宣布為奧地利和普魯士的共同領地。——第616頁。
出處: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