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時期“孔教會”與遵孔背后的故事(2)
2011-10-07 13:44
webmaster
我要評論
字號:
“孔教會”的活動立即得到了取得民國總統(tǒng)大位的袁世凱的支持和種種幫助,袁世凱還發(fā)表了一系列要求尊孔的文章、公告、公文。1913年6月22日,袁世凱正式發(fā)布“尊孔祀孔令”,陳煥章急忙離滬進京,以配合袁士凱尊孔。他聯(lián)絡一些孔教會代表向正在制定憲法的參、眾兩院請愿,呈交“請定孔教為國教書”,要求憲法明定孔教為國教。深通權(quán)謀之道的袁非常明白傳統(tǒng)的“禮治”有利于實現(xiàn)自己的獨裁專斷,而現(xiàn)代的“法治”則是獨裁的障礙,所以在1913年10月10日正式就任大總統(tǒng)的《在任正式大總統(tǒng)宣言》中明確提出治國要以“德治”:“道德為體而法律為用”,以禮義為主,法律為輔。但國會中,反對袁世凱、主張法治的國民黨員占多數(shù),支持袁世凱、主張禮治的進步黨占少數(shù),更達不到通過所需三分之二多數(shù),所以袁想集大權(quán)于一身的條文和尊孔入憲并不順利。社會輿論的反對之聲更加強烈,多數(shù)人是從“學理”的角度來反駁,而復旦大學創(chuàng)辦人、辛亥革命后受教育總長蔡元培之邀北上擔任北京大學代校長的馬相伯則指出了陳煥章背后的斂財目的。因為陳煥章等規(guī)定入孔教會者無論男女老幼必須交“會費”,一旦定孔教為國教,入會者將不計其數(shù);而這次“請定孔教為國教書”還要求政府下令,凡婚配者都要到孔廟舉行婚禮,由孔教會主持婚禮儀式并收取費用,規(guī)定每起收4元錢,而納妾者初次征200元,以后再納則加倍速征收。這些收入的一半歸政府,一半歸孔教會。馬相伯粗算一下,以全國4億人計,每年婚配者約3000萬,僅此項收入即達1.2億元;而納妾者每年不止二三萬戶,收入也很可觀。實際是將孔夫子當作“財神爺”,所以馬相伯的結(jié)論是:“好貪心,好貪心!原來請定國教,只為金錢計耳!”
面對強烈反對,袁世凱只得親自出馬,通電各省都督及民政長,指摘憲法不良。副總統(tǒng)黎元洪也發(fā)“請頒定孔教為國教電”:“茲者國體維新,民族仍舊,廉恥之防未立,禮義之用未宣,人背常經(jīng),士越恒軌,心無定宰,則競權(quán)攘利之弊滋,鄉(xiāng)無善型,則犯上作亂之釁起。又其甚者,至欲廢父子之倫,裂夫婦之制,群聚茍合,禽獸不如”,“擬請兩院速定國教,籍范人心。孔道一昌,邪說斯息。”最后這句“孔道一昌,邪說斯息”倒是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歷代統(tǒng)治者尊孔的真正目的與用心。正副總統(tǒng)發(fā)電,浙江、山東、湖北、河南、福建、吉林、廣西、江西、安徽、云南等省的都督、民政長自然“群起響應”,紛紛致電參眾兩院,責罵反對派議員,要求盡快通過有利于袁集大權(quán)的條款和陳煥章等定孔教為國教的申請?!稗p帥”張勛最為積極,不僅立即通電支持,還就任孔教會曲阜總會事務所名譽所長。但國民黨議員不為所動,所以這部憲法草案仍然于袁不利,袁世凱干脆下令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的資格,這樣一來,憲法起草委員會已不足法定人數(shù),遂于11月10日自行解散,所定憲法草案也隨之流產(chǎn)。11月26日,袁世凱再向全國發(fā)出尊孔告令。由于尊孔擁袁有功,陳煥章終于得到回報,被袁世凱聘為總統(tǒng)府顧問。
責任編輯:采編二部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