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時期“孔教會”與遵孔背后的故事(3)
2011-10-07 13:44
webmaster
我要評論
字號:
1916年袁世凱稱帝,與康有為恢復(fù)大清理念不合,故康、陳不表支持,但仍有地方孔教會給袁上 “勸進書”,支持其自當(dāng)皇帝。這年6月袁世凱稱帝失敗,在萬眾唾罵聲中死去,繼任總統(tǒng)黎元洪宣布將 “召集國會,速定憲法”,于同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國會決定繼續(xù)幾年前流產(chǎn)的制憲工作。陳煥章又以“孔教會”總干事的名義,上書參眾兩院,再次提出憲法應(yīng)“明定孔教為國教”,并激烈指責(zé)那些反對派議員是還不如袁世凱 “之真能代表民意于萬一”的“敗類之議員”,“誠可謂無教之禽獸矣”。陳的請愿書剛剛提出,張勛、曹錕、張作霖等一干武夫就公開發(fā)表“爭孔教為國教電”,蠻橫地要求國會廢除三分之二議員贊成才能通過原則,要求直接定孔教為國教。
由于贊成與反對者勢均力敵,因此爭論激烈,久議不決。1917年3月,陳煥章等又發(fā)動山東、浙江等16省的尊孔會社在上海的代表組織 “各省公民尊孔會”,他本人出任會長,張勛、康有為等為名譽會長,再次強烈要求“定孔教為國教列入憲法”,并以要“組織各地尊孔會代表進京請愿”向國會施壓,但“憲法審議會”仍然否決了定孔教為國教的提案。6月初,張勛率“辮子軍”進京,在孔教會會長康有為參與下于7月1日正式擁戴溥儀復(fù)辟,康有為任弼德院副院長、親自修改了宣布復(fù)辟的“上諭”,聲稱:“自今以往,以綱常名教為精神之憲法,以禮義廉恥收潰決之人心。”可惜孔教會還未大展身手,這次復(fù)辟只有短短12天就在舉國反對、段 瑞的武力討伐下宣告失敗。段 瑞掌權(quán)后,陳又轉(zhuǎn)而投段,甚至直接從政,充當(dāng)段氏控制的“安福國會”議員。1918年10月徐世昌就任大總統(tǒng),陳煥章又投徐,被聘為總統(tǒng)府顧問,并被授予文虎勛章。
辜鴻銘雖是“頑固守舊派”,卻是奉清王朝為正朔,所以從袁世凱辛亥的“逼宮”到后來“帝制自為”,他一直將袁視為曹阿瞞一類的亂臣賊子。而陳煥章居然支持袁世凱,還先后投靠段祺瑞、徐世昌,在辜鴻銘看來這實屬大逆不道,豈有“尊孔”之資格,他當(dāng)然要痛罵陳煥章為“陳混賬”。胡適記下的是1921年辜鴻銘的痛罵。而兩年后,陳煥章因投靠再次出任總統(tǒng)的黎元洪在1923年元月獲大綬寶光嘉禾勛章,同年10月又投靠用武力趕走黎元洪、以賄選當(dāng)上總統(tǒng)而臭名遠揚的曹錕,被曹聘為總統(tǒng)府顧問??吹疥悷ㄕ碌娜绱诉@般表現(xiàn),辜鴻銘很可能更加憤怒、罵得更加激烈惡毒精彩,只可惜沒有人記錄下來。
責(zé)任編輯:采編二部校對:總編室最后修改: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