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的長沙演講
1913年1月8日,宋教仁從常德來到長沙,當天下午在由湖南都督譚延闿出面主持的國民黨湖南支部歡迎會上發(fā)表演說。據(jù)《長沙日報》在《國民黨湘支部歡迎宋教仁先生大會紀事》中報道,宋教仁談到了自己與譚人鳳(石屏)、陳其美(英士)、黃興、孫武、居正、黎元洪、袁世凱對于辛亥革命的貢獻,卻絕口不提與辛亥革命幾乎沒有直接關系的孫中山。第二天即1913年1月9日,宋教仁在湖南鐵道協(xié)會歡迎會上提到被袁世凱特授籌劃全國鐵路全權并組織鐵路總公司的孫中山時,給出的更是有所保留的負面意見:“前孫先生發(fā)表六大干線,有贊成者,有待籌商者,但是孫先生對于內(nèi)地經(jīng)歷尚少,必須考驗測量乃能得其要領。”
到了1913年7月8日,以宋教仁之死為借口極力發(fā)動“二次革命”的陳其美,在與日本駐上海領事有吉明的秘密談話中,同樣否定了孫中山以及黃興與辛亥革命之間的直接關系:“孫、黃二君多年流浪于外國,實際上見機不敏。觀去年之革命,亦系按我等人之手所計劃者,孫、黃不過中途返國而已。”
十年后的1923年11月,孫中山在廣州大本營的演說中,依然在強調(diào)自己當年不甘心被“宋教仁、黃興等一般舊革命黨人”陽奉陰違地架空虛置的難言隱痛:“國民黨成立,本部設在北京,推我任理事長,我決意辭卻。當時不獨不愿意參加政黨,且對于一切政治問題亦想暫時不過問。但一般舊同志以為我不出而擔任理事長,吾黨就要解體,一定要我出來擔任。我當時亦不便峻卻,只得答應用我名義,而于黨事則一切不問,純?nèi)环湃味选?rdquo;
自辛亥革命后一直追隨在孫中山身邊的戴季陶,在《三民主義之哲學的基礎》一書中,更是以背叛革命、背叛黨魁之類的道德罪名,對宋教仁實施政治清算說:“用丟了革命性和主義的一群政治勢力集團為基礎,去與反革命的官僚妥協(xié),以圖在短時期內(nèi)掌握政權。公平的批判起來,革命黨的第一個罪人,實在是桃源漁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