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的智慧
什么叫智慧呢?智慧就是認識、辨析、判斷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能力。知識就是力量,領導一定要多學習。學習掌握了知識,才可能有創(chuàng)新、開拓能力,知識是所有能力的物質基礎,有了知識以后,才能激活、調動人的潛力。
怎么樣才能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呢?
首先,要學點哲學?!兑捉洝肥侵袊糯軐W的結晶,談到《易經》,大家就想到算命,其實它是我國古代最有哲理性的一部書,其次才是《老子》?!兑捉洝肥菑娬{唯物主義的辯證法,《老子》是強調唯心主義的辯證法。老子的辯證法也很了不起的,比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福之間有一種轉換的關系,一切都是可以轉化的,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每個人都要有辯證法的思想,就不會守舊,你可以用一切都是發(fā)展、變化中的觀點來看你的部下,即使他現(xiàn)在做錯了事,將來也可以做好一些重要的事情,因為天下沒有絕對不變的事?!兑捉洝酚幸痪湓捊?,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發(fā)展,用一種變化發(fā)展的觀點看,頭腦永遠是新的,就不會被舊的東西束縛。有一種小動物叫蜥蜴,一天太陽從東邊到西邊,它的顏色要變12次,這樣它就可以和大自然相融合,它的敵人不會發(fā)現(xiàn)它。越小的東西黏性就越強,比如流感,總是無法徹底消滅掉它,因為它特別小,非常善變,今年是一代,明年又是一代,而被感染體的免疫系統(tǒng)總跟不上它的變化。
我再舉個例子,這也是哲學觀里很重要的問題。我黨建黨以來,曾經多次出現(xiàn)錯誤的路線,一次又一次給我們黨帶來了災難和損失,是毛主席一次又一次撥亂反正,挽回革命,所以毛主席真不愧是中國最杰出的領導。
1927年是第一次國內大革命,陳獨秀執(zhí)行了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對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進行了妥協(xié)讓步。其實陳獨秀這個人并不壞,他晚年的時候,蔣介石多次拉攏他,都被他拒絕了。但當時他犯的右傾錯誤,為蔣介石的4.12反革命政變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我們黨遭受了嚴重的損失。是黨的八七會議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并且結束了陳獨秀在中央的統(tǒng)治地位。那時候毛澤東寫了一篇文章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就是要發(fā)展游擊隊,發(fā)展農村革命。
1930年黨內出現(xiàn)“左傾”路線,這個“左傾”看起來是很革命,其實對革命的危害是很大的,他們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以為革命的結束時期已經到來,反對毛主席的工農武裝,反對游擊隊,并且企圖組織對中心城市的武裝起義,他們想以城市包圍農村。其實城市包圍農村,就想在一夜之間讓革命成功,這是左傾冒險主義,不符合中國革命的情況。在那個時候,毛主席就認為這樣做不是機會主義便是盲動主義。以王明為首的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再次使我們黨的航線發(fā)生偏離,他們錯誤地把中國當時還很優(yōu)質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劃為革命對象,企圖超越民主革命的尖端。這種左傾路線嚴重分化了革命的路線,使我們黨在團結方面又受到了損失。并且他們教條地照搬外國的經驗,認為革命的高潮已經到來,準備在全國奪取中心城市,進行城市武裝,誣蔑和低估農村革命根據地和游擊戰(zhàn)爭的偉大戰(zhàn)爭思想,尤其是錯誤地撤銷了毛澤東紅軍總政委的職務。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寫了一篇關于怎樣分析農村階級的文章,對糾正當時“左傾”路線起了重要的作用。
1935年江西的紅色根據地受到了敵軍五次圍剿,敵人以六倍的兵力和我軍交戰(zhàn),我軍處于全軍覆沒的緊要關頭。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又一次提出了正確的對地策略,避開和敵人決戰(zhàn),調轉軍隊長征,保留革命的種子。如果那個時候和敵人決戰(zhàn),很可能就會全軍覆沒。1935年的遵義會議終于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樣我黨終于戰(zhàn)勝了左右傾路線的干擾,回到了馬克思、毛澤東思想的路線當中。在我們黨走上錯誤路線的時候,是毛澤東一次又一次的撥正航向,挽救了我們中國的革命。
要想取得革命的最終勝利,我們黨的領導就得有這種能力,那毛主席為什么有這樣的思想?他的正確思想從哪里來?首先,毛主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他清楚地認識到,我們中國不具備城市包圍農村的條件。另外,毛主席的正確路線還借鑒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毛主席很愛看古詩,他的床頭放的都是線裝書,包括很多我國古代的經典著作,其中就有《易經》。這些也說明,作為一個領導者一定要有哲學的思維,哲學是自然科學的燈塔,也是社學科學的指路燈。
《易經》的辯證法有個光輝的地方,《易經》強調要主動地創(chuàng)造轉化條件,這對孫子兵法影響很大。孫子兵法強調主動進攻,當然有時候也要以守為攻、以退為進、后發(fā)制人,這些是說怎么辯證和統(tǒng)一。但《易經》強調要創(chuàng)造條件,就是要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點對我們的啟發(fā)是很大的。當你碰到矛盾時候,不能等待矛盾自然解決,要主動尋找矛盾的癥結,創(chuàng)造解決矛盾的辦法,化被動為主動,發(fā)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我覺得這一點對領導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領導的決策是不應該有錯誤的,還要善于抓住機遇,有些情況下要主動出擊,先發(fā)制人;有的時候要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很多成功者并不是沒有失敗過,他們經常是面臨過很多失敗,關鍵在于他能夠把失敗轉化為成功,在失敗的逆境當中找機遇,抓住機遇,有時候就能夠出奇制勝。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