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考察。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洛陽龍門石窟考察。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 攝
5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南考察。19日下午,他來到已有1500多年歷史的龍門石窟,察看石窟整體布局風貌和代表性窟龕、造像,同現(xiàn)場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和游客們親切交流。他強調,要把這些中華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游客們見到總書記,都十分欣喜,紛紛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總書記不時同大家交流,還特別鼓勵小朋友們多到實地尋溯中華文化,從小樹立文化自信。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從歷史中走來,從古到今一段段歷史故事、一個個歷史人物、一種種歷史文化,是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發(fā)掘在新時代的寶藏。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知所從來,方明所去。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交相輝映,共同創(chuàng)造歷久彌新的傳統(tǒng)文化。體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燦爛文明和獨特魅力,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培養(yǎng)愛國情感和民族團結意識,把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種子種在孩子們的心中,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和歷史責任。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我們要努力讓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在廣大青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fā)芽,讓青少年一代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實現(xiàn)自信自強,不斷增強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推動中華文明在新時代展現(xiàn)出蓬勃生機、煥發(fā)出巨大活力。
近年來,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青少年“尋根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傳統(tǒng)文化與歷史,幫助青少年建立文化認同感。多地教育機構組織學生走進文化遺址和博物院,通過觀察文物、參與特色活動等多種形式,將書本知識與現(xiàn)實場景相結合,讓沉浸式體驗喚醒青少年對文化根源的認同感。
貴州多地中小學校組織學生赴遵義紅色教育基地,將革命歷史轉化為生動的愛國教育課;上海組織青少年兒童在廣富林文化公園水下展廳穿梭,直觀感受上海從新石器時代到近代的演變歷程,理解“上海之根”的文明脈絡;江蘇寶應組織青少年沿千年運河探訪周恩來少年讀書處等古跡,用腳步丈量家鄉(xiāng)文脈,感受歷史與現(xiàn)代的交融;撫順望花區(qū)教育局組織學生參觀煤炭博物館,開展主題為“感悟煤都文化、愛我富饒家鄉(xiāng)”的研學實踐活動;海外華裔青少年通過尋根之旅,參訪蘇州、徐州等地文化遺產(chǎn),強化民族文化認同……這些活動通過“觸摸歷史+動手實踐”的雙路徑,將文化傳承轉化為可感知的成長體驗,為青少年播下文化自信的種子。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xù)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xiàn)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各地要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青少年研學實踐活動,將文化基因植根于新生代的精神血脈,這既延續(xù)中華文明的根脈傳承,又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信,進而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讓他們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宣講家網(wǎng) 許華凌 王同文)
作者單位: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qū)昌圖社區(qū)黨委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自新華社,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spa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