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為迎接第30個世界讀書日,“相信閱讀的力量——第二十屆文津圖書發(fā)布暨國家圖書館4.23世界讀書日特別活動”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辦。這是嘉賓啟動“文津二十年 好書中國行”閱讀推廣活動。 新華社記者 潘旭 攝
春日芳菲好,讀書正當時。今年4月23日是第30個“世界讀書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主題定為“閱讀:通往未來的橋梁”(Reading: A Bridge to the Future),倡導通過閱讀開拓視野、傳遞智慧,為人類共建更美好的明天。
閱讀,是心靈的滋養(yǎng),是智慧的源泉。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廣閱讀、出版和對知識產(chǎn)權的保護。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和圖書宣傳活動?,F(xiàn)如今,雖然閱讀的形式不斷更新,但耕讀傳家、以文興邦的文化風氣依然在每一個家庭傳承、在每一座城市延續(xù)。閱讀,依然是提升自我,觀察世界的最好途徑。我們要持續(xù)深入推進全民閱讀,不斷增強人們閱讀意識,讓閱讀成為個人習慣、社會共識,讓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近年來,“書香城市”“全民閱讀節(jié)”等活動蓬勃開展,地鐵里捧書閱讀的身影、鄉(xiāng)村書屋中求知的眼神、線上共讀社群里熱烈的討論,都在傳遞著閱讀的魅力。當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閱讀,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將隨之提升,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態(tài)。當前,社會各方協(xié)同配合、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全民閱讀工作格局進一步鞏固,人人參與、共建書香社會的生動局面正在形成。讓閱讀更深度融入生活,需要個人主動培養(yǎng)閱讀習慣,將閱讀作為每日必修課;需要家庭營造書香氛圍,讓閱讀成為親子溝通的橋梁;需要學校適當增設閱讀課,在班級設置“閱讀角”,通過主題班會、朗誦、演講、征文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需要社會完善閱讀設施,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閱讀資源。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共建共享,才能讓閱讀從一個節(jié)日的主題轉變?yōu)槿鐣纳罘绞?,讓書香氛圍越來越濃厚?/p>
讓全民閱讀蔚然成風,要從個人做起。在古代,竹簡帛書上的文字承載著先哲的智慧,讓后人得以跨越時空對話;如今,紙質書籍與數(shù)字內容共同構建起龐大的知識寶庫。讀書不是責任和義務,而是個人的興趣和愛好。無論是經(jīng)典名著中蘊含的深刻哲理,還是前沿著作里展現(xiàn)的創(chuàng)新思維,閱讀都如同每一個人打開新世界的鑰匙。通過閱讀,我們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突破個人經(jīng)驗的局限,觸摸更廣闊的天地。我們要從閱讀中發(fā)現(xiàn)樂趣,從內心愛上閱讀,把閱讀融入生活,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我們需要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在碎片化積累和全面學習中,通過精讀文章內容品味作者的思想脈絡,通過批注將個人感悟與書中觀點相互印證,通過總結將零散的知識轉化為系統(tǒng)的智慧。只有這樣,閱讀才能真正成為滋養(yǎng)心靈、啟迪智慧的源泉,讓我們在復雜多變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判斷。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社交媒體等新興媒介的崛起,閱讀場所也從報刊亭、圖書館、書案前,拓展到各類移動閱讀應用之中,新媒體文章、音頻聽書、網(wǎng)絡文學這些新的線上閱讀形式正成為閱讀的主流渠道。《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提出“提供優(yōu)質數(shù)字閱讀資源,豐富閱讀形式”。在湖南長沙,當?shù)氐罔F自助圖書館備受青睞;在廣東深圳,當?shù)?4小時自助圖書館持續(xù)“圈粉”……近年來,各地閱讀空間嵌入城市社區(qū)、商業(yè)街區(qū)、景區(qū)、軌道交通等,為廣大讀者提供便捷、優(yōu)質的服務,吸引更多人親近圖書。實踐充分證明,擁抱數(shù)字化,加強數(shù)字閱讀平臺建設,植入人們喜聞樂見的閱讀資源,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豐富的閱讀選擇,推動閱讀成為充實、有效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品味閱讀的樂趣。
閱讀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旅程,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收獲知識、啟迪智慧、滋養(yǎng)心靈。在信息洪流中,讓我們緊緊錨定閱讀的坐標,以書籍為舟,以思考為槳,在知識的海洋中破浪前行。相信在全民閱讀的熱潮下,我們終將迎來一個充滿智慧與文明的美好未來,讓書香彌漫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讓閱讀成為照亮時代的璀璨光芒。(宣講家網(wǎng) 黃宗躍)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圖片來自新華社,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span>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