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各有所好。但愛好需要管理,只有管好愛好,愛好才能有益于身心;否則,心為物役,終不能自拔。
清末杭州知府陳魯,不貪錢財,不嗜煙酒,為百姓擁戴。但他有一個愛好,就是收藏古字畫。別人送來一幅唐伯虎的真跡,陳魯因愛不釋手,而向行賄者妥協(xié),最終釀成大錯。當今,因“愛好”而落馬的干部也是時常有之。這些人都有一個通病,就是沒有管好自己的“愛好”。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把手作風影響一個地方和單位風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領導干部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領導干部要守住底線,才能保住個人愛好的高潔。
“好”不圖私。領導干部應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不圖私利的愛好,還能成為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毛澤東愛好吟詩填詞,常以詩詞與民主人士會友,為我黨建立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出了貢獻。朱德、賀龍愛好體育活動,尤愛打籃球,常和戰(zhàn)士、群眾同樂于球場上,進一步密切了官兵、干群關系??追鄙瓙酆脭z影,工作之余,用一個普通相機定格下對西藏的大情大愛,至今被人們贊頌和懷念。
“好”應有節(jié)。愛好如飲酒,適當有益,過量生禍。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個縱情恣樂毫無節(jié)制的人,會變成放蕩的人。”節(jié)其所好,古有馮立圻拒碑帖、公孫儀拒魚、包公拯拒端硯為例,新中國更有周恩來總理為范。周總理酷愛書法藝術,對《龍門二十品》向往已久。一次在龍門石窟,洛陽市的一位領導說要送給他一幅,周總理正色批評道:“你這個同志怎能說這樣的話,國家財產怎可以隨便送人!”在周總理看來,個人愛好是私事,用公物送禮則是以公徇私。節(jié)制愛好是一種境界、一種自警,萬萬不可放任自流、任其瘋長。
“好”有所藏。一些心懷叵測的人,總是千方百計打探領導的愛好,為達到個人目的投其所好。因此,領導者的個人愛好不宜張揚宣傳,以防圖謀不軌者乘“好”而入,被其利用,以致助長不正之風。領導干部的楷模鄭培民素有集郵的愛好,但他卻一生隱藏不宣,從不向外人說起,為的是不給送禮者絲毫借口。
領導干部有興趣愛好本無可厚非,關鍵在于把握好度。要把握住“度”,根本在于樹牢“三觀”,抑制私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投其所好者所誘,萬不可讓“愛好”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和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