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老科學家俞鴻儒、特教老師劉玲琍、社區(qū)干部孟二梅、泳壇名將張雨霏、水稻專家楊華德、老藝術家牛犇、友誼使者穆言靈、大國工匠張連鋼、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以及藍天衛(wèi)士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獲得“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榮譽。
生命因溫暖而迸發(fā)力量,人生因激勵而勇毅向前?!陡袆又袊菲放苿?chuàng)辦于2002年,今年是《感動中國》創(chuàng)辦二十二周年 。從張榮鎖、魏青鋼、黃久生這樣的普通百姓,到巴金、袁隆平、錢學森這樣的睿智學者,再到劉翔、姚明、郎平這樣的體育明星……一個個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構筑起了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用信念點亮希望,用人生激勵人生。不論是用勇敢和汗水書寫輝煌,成為中國游泳運動傳奇的奧運冠軍張雨霏,還是潛心研究風動技術五十載、奮斗一生綻芳華的老科學家俞鴻儒,抑或是暴雨中逆行而上、轉移受災群眾千余人的社區(qū)干部孟二梅……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始終不忘初心、愛崗敬業(yè)、砥礪前行,他們將“偉大”與“平凡”畫上等號,用行動詮釋和定義著平凡中的不平凡,他們的精神催人奮進、事跡令人動容,體現(xiàn)出當代中國的價值坐標,為社會前行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感動,也源自現(xiàn)場的真情流露。在《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節(jié)目現(xiàn)場,五百多名老觀眾久別重逢,共同重溫我們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只要有我們一口吃的,肯定有你們的”“有些比賽是為了國家,將國家的責任扛在肩上,只有一個字:做!”“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在觀眾與年度人物的“雙向奔赴”中,“感動”悄然播種在每一位現(xiàn)場觀眾心中。每一次掌聲、微笑和落淚,都反映了現(xiàn)場觀眾對年度人物最真摯的致敬。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從一生演小角色,沒有助理、不用替身,受傷后打上麻藥也要完成角色的89歲的老藝術家牛犇,到歷經(jīng)9年時間,讓布隆迪水稻產(chǎn)量由平均每公頃3噸提升至10噸的水稻專家楊華德,再到黑暗中追逐音樂夢想,20歲時已贏得超70個音樂比賽獎項,經(jīng)常參加義演籌集善款的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他們中,有耄耋老人,有不惑中年,有風華青年,他們雖然來自不同行業(yè),但是他們不懼困難、勇往直前,這不僅是個人的風格特質,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圖譜,而這也正是民族復興、國家強盛所呼喚的意志品質。
榜樣是無聲的哲理,楷模是有形的力量。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xiàn)“十四五”規(guī)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走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從榜樣的事跡中體悟向上的力量,主動把理想信念融入血脈里、體現(xiàn)在行動上、踐行在實踐中,將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xiàn)融入國家社會發(fā)展的大潮之中,敬業(yè)、勤業(yè)、精業(yè),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努力進取,用實際行動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中國奇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新時代、新征程,讓我們從“感動中國”中汲取前行力量,從奮進中讓精神的獎杯心手相傳,用榜樣的力量傳播有形的正能量,去創(chuàng)造屬于這個時代的美好,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榮耀!(來源:宣講家網(wǎng))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