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瑾 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關宏巖 首都兒科研究所嬰幼兒照護服務研究指導中心主任、研究員
張佳妹 家長代表
一、冬季戶外活動:嬰幼兒怎么穿、怎么玩
張佳妹:進入冬季,由于室內外溫差較大,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時穿多少衣服、玩多長時間才合適?
關宏巖:面對冬季戶外活動,我們家長普遍擔心,一方面要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這對他的身體發(fā)育很重要;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著涼感冒。那么,在戶外活動時到底怎么穿才合適?從兒童保健的專業(yè)角度上,我建議孩子穿衣要把握一個適度原則,尤其不能給孩子穿得過多。如果穿得過多,甚至“武裝”到牙齒,孩子的活動就會受束縛,反而動不了。同時,孩子的代謝水平較高,如果穿得過厚,容易出汗?jié)裢敢路@時一陣冷風,更易感冒。那么,怎么把握穿衣適度原則?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活動量來判斷,若活動量較大,可以跟大人穿同樣多的衣服,甚至還可以少穿一層;若活動量不大,則可能需要比大人多加一層衣服。就13個月寶寶來說,活動量肯定不如2、3歲的孩子,那外出活動時就需要給他多加一層衣服。
關宏巖:您現在每天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有多長?
張佳妹:天氣暖和時有半個小時,風大時基本不出去。
關宏巖:一天幾次呢?
張佳妹:上午大概十、十一點一次,下午大概兩、三點一次。
關宏巖:加起來就是一個小時左右。
張佳妹:對。
關宏巖:對于0-3歲嬰幼兒的戶外活動,專業(yè)建議也是每天至少一個小時,最好上下午各一次。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和類型也會有很大不同,比如年齡較小的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也會相對較短。因為他真正的戶外活動也就是坐在童車里或是家長抱著,所以冬季外出的時間不宜過長,但上下午各一次還是相宜的。就孩子的體格鍛煉來說,戶外活動可以彌補長期不出門的不足,特別是傳統的三浴——空氣浴、陽光浴、水浴鍛煉,對孩子的身體發(fā)育非常重要。從這方面來看,寶媽做得已經很好了,但還要適當地注意孩子穿著,加強活動照護。那么,史瑾副教授在教育角度還有其他建議嗎?
史瑾:剛才提到,孩子的戶外活動隨著年齡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穿衣方面我們要把握好一個適度原則。一方面參考大人穿著,可以與大人穿著相當,另一方面參考活動量大小,比如剛學會跑的孩子,活動量可能會比較大,我們家長要為他準備便于穿脫,且不宜過厚的衣服。我們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所以,寶媽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的時間及長短非常合適,若從穿著上再注意根據孩子的活動量和身體情況把握好一個度就更好了。
關宏巖:我想接著說一下史瑾副教授提到的孩子適應能力的話題。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國家的青少年,尤其是日韓,冬季穿得都不多,比如上身穿羽絨服、棉服,下身光腿穿裙子、短褲。這種穿衣方式,我們大都接受不了。但要知道,人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體質也會發(fā)生改變。比如,我們從小到大適應了冬季的寒冷,身體做好了適配,就可以在冬天光腿穿裙子、短褲,但要是沒有經過這一過程,一下子就穿得很少,那必然生病。
二、隔代教養(yǎng):如何化解嬰幼兒喂養(yǎng)難題
史瑾:我們的孩子從小適應了環(huán)境,長大后就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當然,這里還涉及養(yǎng)育觀念的問題。寶媽,是不是也有一些這方面的困惑?
張佳妹:主要是隔代教養(yǎng)上的觀念差異,比如穿衣服,老人可能覺得應該多穿一點,直接給孩子裹個羽絨服省事,而我們知道應該是“洋蔥穿衣法”,一層一層的穿脫。再比如吃飯,老人可能覺得給孩子喂飯,既快又干凈,而我們更想鍛煉孩子自主進食。在這方面,關宏巖主任您有什么建議嗎?
關宏巖:隔代教養(yǎng)在中國十分普遍。我們要承認,老人來幫助帶孩子,確實減輕了我們育兒的壓力,可以讓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另外,老人的既往經驗也緩解了新手爸媽的焦慮,讓他們在育兒過程中更加從容。但也不可否認,我們與老人之間存在育兒觀念上的巨大差異,特別是吃的問題。孩子的喂養(yǎng)困難以及挑食、偏食問題在3歲以內尤為常見。究其原因,我們在家庭育兒過程中不難發(fā)現,很多家庭在輔食喂養(yǎng)早期,盡管孩子已經出現自主進食的信號,但仍大包大攬,沒有放手給予孩子學習、鍛煉的機會。這樣,孩子就無法建立“吃飯是自己的事”的正確認識,也無法形成自主進食的習慣,而大人也逐漸把喂養(yǎng)當成自己的事情,形成包辦式喂養(yǎng)的方式。到孩子大一點時,只要一吃飯,孩子就到處跑、各種玩,而大人在后面追著喂飯,直到喂完最后一勺。從理性地看,孩子差這一口嗎?肯定不是。從大人的心態(tài)上看,孩子只有把飯菜都吃了,才能得到更好的營養(yǎng)、更好地成長,否則就是沒有照顧好。而這不利于科學喂養(yǎng)行為的形成。所以,我們家長要轉變觀念,從喂養(yǎng)的主要執(zhí)行者變成幫助者、協助者,培養(yǎng)孩子自主進食的良好習慣。
史瑾: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自主進食體現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的那一周,有經驗的老師就能通過孩子自主進食的情況分辨出哪些是老人帶的、哪些是保姆帶的、哪些是父母帶的。自主進食訓練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非常重要,正如關宏巖主任所提到的要給予孩子自主進食的機會。那什么時候給予這個機會?在孩子對食物、對餐具產生興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訓練了。當然,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經歷孩子把飯菜弄得到處都是的這個階段。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由不熟練到熟練。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另外,自主進食是我們與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溝通中需要明確的一個重點內容。當然,我們還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宜的方式來做老人的工作。
關宏巖:作為孩子的共同養(yǎng)育人,我們的目標是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一起坐下來聊聊,消除育兒觀念上的隔閡,是很有必要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