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首頁> 報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張元林 | 圖像見證:敦煌與絲路多元文化交融(4)

三、“變與不變”——從敦煌日神圖像看絲路文化交融

人類對于日月的崇拜自古以來就有。同時,也因為對日月的崇拜,衍生出了對自然神的崇拜。敦煌石窟有一百多個洞窟繪有“日月神”形象的圖像,這些圖像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種是中國傳統(tǒng)的日輪、月輪;第二種是蓮華座上的日神、月神;第三種是乘馬車的日神和乘鵝車的月神。這三種圖中,以第一種數(shù)量最多,第二種次之,第三種最少。

在中國古籍中,可以看到許多以鳥、兔、蟾蜍代表日神、月神的記載。

29

    (圖29)

這是大汶口文化彩陶上的太陽與鳥圖(圖29),它表達了人們對太陽和鳥的崇拜。

30

    (圖30)

這是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帛畫(圖30)。

31

    (圖31)

這是莫高窟第285窟的伏羲、女媧圖(圖31)。伏羲、女媧下身皆為龍形,長尾利爪;伏羲右手持炬,左手持墨斗;女媧雙手持規(guī),頭束鬟髻,身著漢裝,衣帶飛揚。伏羲、女媧胸前均繪有圓輪,伏羲胸前圓輪中繪三足鳥,女媧胸前圓輪中繪蟾蜍,象征日、月,表現(xiàn)為日月之神。

在中國僧人所撰的《須彌四域經(jīng)》中,伏羲、女媧搖身變成了阿彌陀佛的從屬菩薩——寶應(yīng)聲和寶吉祥。該偽經(jīng)說,在天地初開之時,沒有日月星辰,人類生活在黑暗之中,于是阿彌陀佛便派遣他們二位前往第七梵天處取來七寶,創(chuàng)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并定春、夏、秋、冬四季。由此也能看出,在人類發(fā)展歷史進程中,人們很巧妙地將上古神話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結(jié)合了起來。

32

    (圖32)

這是榆林窟第36窟的日光天子圖和月光天子圖(圖32)。

33

    (圖33)

這是莫高窟第285窟的乘馬車的日神圖(圖33)。在日輪中,日神端坐在雙輪馬車上,雙手合十。馬車兩頭各有兩匹馬,相背奔馳。在第285窟中,還繪有在月輪中乘鵝車的月神。與此同時,窟頂也繪有中國傳統(tǒng)的日神、月神,即伏羲、女媧的形象。

34

    (圖34)

從圖中(圖34)可以看到,中間就是太陽神阿波羅,他駕的馬車兩邊各有兩匹馬,中間兩匹馬是相對的,另外兩匹馬則相背。

35

    (圖35)

這是鎧甲上的太陽神胸飾(圖35)??梢钥吹芥z甲上的太陽神阿波羅的戰(zhàn)車就是四匹馬背靠背的。

敦煌壁畫呈現(xiàn)出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得我們今天可以追溯、拼合中古時代曾經(jīng)發(fā)生在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個文化交流與融合的圖畫。作為黃河文化標識之一的日輪、月輪圖像,從敦煌文化伊始就傳入敦煌,成為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標識物,并在敦煌石窟日、月圖像中占有絕對的地位。這些豐富的日輪、月輪圖像不僅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敦煌文化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敦煌藝術(shù)中的日神圖像與其他地區(qū)的同類圖像之間的所謂“變與不變”的現(xiàn)象,也有助于我們認識歷史上絲綢之路沿線的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和融匯所具有的漸進性、多向性和多層次性特質(zhì)。這也是燦爛的敦煌藝術(shù)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張一博校對:范璧萱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lǐng)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
京公網(wǎng)安備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1020015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