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再給大家介紹兩位藝術家,他們是克里斯托和讓娜·克勞德夫婦,熱愛“包裹”的大地藝術家。他們的藝術形式與我們慣常在紙上作畫、布上作畫不同,而是用包裹的方式讓公共建筑和自然界呈現熟悉又陌生的浩然景觀。這就是大地藝術、地景藝術。
作為二十世紀最具顛覆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之一,克里斯托和讓娜·克勞德夫婦可謂前無古人,他們40多年來自費上千萬美金,耗時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等待和籌備,只為實現那些曇花一現的超大型項目,如包裹倫敦塔、加州海岸線、柏林國會大廈等,完成作品只有屈指可數的19 件,但每一件藝術作品都舉世聞名。
作為很難去劃分和定義的藝術家,克里斯托和讓娜·克勞德夫婦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裝置藝術因巨大的體積、超長的構思時間以及前所未有的復雜度和困難性,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tǒng)藝術的范疇,從而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地景藝術。地景藝術,Earth Art,顧名思義,以高山峽谷、河流湖泊等景觀為畫板,用裝置營造出人類與自然的奇妙反應,超越想象的表現與震撼力讓藝術表達從真正意義上回歸自然。
我們看到,克里斯托和讓娜·克勞德夫婦在意大利伊塞奧湖創(chuàng)作的《漂浮的碼頭》中,用閃閃發(fā)光的黃色織物在湖中架起一座浮橋。
在德國柏林創(chuàng)作了《包裹國會大廈》,營造了另外一番藝術景象。
在邁阿密比斯坎灣創(chuàng)作的《被環(huán)繞的島嶼》中,11個島嶼被漂浮粉紅色編織聚丙烯織物包圍,覆蓋在水面上,遠遠看去活像巨型細胞。
克里斯托和讓娜·克勞德夫婦用藝術化表現手法為自然平添了更加絢爛的一筆,也給我們帶來無窮的遐想。這樣一種新奇的創(chuàng)作手法,正說明了藝術的本質就是不斷創(chuàng)造和超越。讓我們打破前人常規(guī),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形態(tài)、新的作品,甚至新的未來。
達·芬奇創(chuàng)作的《蒙娜麗莎》是一副無人企及的名作,而現代藝術家杜尚在其復制品上添了幾筆小胡子,用來挑戰(zhàn)經典,卻也成就了經典。
墨西哥藝術家費爾南多·波特羅創(chuàng)作的《肥胖的蒙娜麗莎》,讓人看到蒙娜麗莎的可愛;墨西哥藝術家奧克維塔·奧坎波創(chuàng)作的《蒙娜麗莎之椅》,讓我們看到由飛鳥、貓咪等組成的蒙娜麗莎畫像。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朱塞佩·阿爾欽博托的肖像畫熟練掌握和運用了各種蔬菜、瓜果自身所獨有的特質,如運用蘋果來表現圓潤的臉頰,梨做飽滿的鼻子,南瓜是胸脯,以此來表現人物形象。
左邊這幅作品,用盛開的鮮花描繪一個紳士的形象;而右邊的作品中,用灰暗的色調以及樹根、樹葉來表現人的陰險、狡詐。
朱塞佩·阿爾欽博托還以輕盈的羽毛象征空氣的流動,以陸上動物代表土,以魚象征水等。他的這種獨特的“組合肖像”作品極具吸引力,在當時給他帶來了很高的聲望,即使現在來看,也同樣驚人,引起了眾多藝術史學家的關注。
這幅是德國畫家丟勒創(chuàng)作的版畫作品《犀?!贰,F在來看,這幅畫漏洞百出。為什么會這樣?實際上,當時的丟勒并未見過真正的犀牛。1516年,一只來自印度的犀牛在一次從葡萄牙駛向意大利的航途中喪生于海難。但這并沒有阻礙丟勒創(chuàng)作犀牛版畫的熱情,因為這頭犀牛活著時就已家喻戶曉,關于它的詩歌、故事、素描,已遍布歐洲。丟勒通過一張素描,加上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作出這幅《犀?!?。
許多藝術家在沒有見過某種物體的情況下,就可以把這種物體描繪得入木三分,靠的是什么,就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美育教育可以提升創(chuàng)造力。我們對自然景觀以及繪畫、攝影、雕塑等視覺藝術的欣賞,可以打通人的視覺門戶,使人具備藝術家的“慧眼”。而“看”是人腦對外部形象的感知,是腦內多個區(qū)域協(xié)同活動的結果。一般而言,頂葉加工空間圖形,顳葉加工姓名和記憶,枕葉加工顏色、運動、對比、形式和其他關鍵的視覺因素。而額葉既加工注意信息,也控制個體注視藝術作品的時間長短。簡言之,視覺藝術創(chuàng)作和看的行為是大腦整體的經驗。從科學角度來講,人的視覺系統(tǒng)共有35個以上的加工區(qū)域,在所有的這些神經加工完成之后,才能真正看到一件藝術品??梢姡斎藗儚氖乱曈X藝術活動時,兩側大腦都參與了工作,都得到了鍛煉和開發(fā)。換句話說,讓孩子多多參加藝術創(chuàng)作,更能促進大腦和心智的全面開發(f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