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的原理看,構筑中國精神,就更具重要意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人總要有點精神的。”也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正是中國人民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使我國建立起完整的工業(yè)體系;正是中國人民發(fā)揚“兩彈一星精神”,才擁有了“大國殺器”;改革開放40多年來,正是中國人民發(fā)揚改革開放精神,才使我國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偉大祖國欣欣向榮。
三、中國精神在哪里
國家精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魂。國之魂者,立國之本!我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里,唯有“國魂”立中間! 而中國的國魂就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也絕不可撼動的“中國精神”!千千萬萬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千千萬萬在生活中閃耀真善美的人,都是“中國精神”的造就者!
中國精神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里!由毛主席撰稿,周總理書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中說道:“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1840年以來,中國受盡列強欺辱,14年的艱苦抗戰(zhàn),打敗日本侵略者;新中國成立后,3年抗美援朝,打得艱苦卓絕,打得可歌可泣!若要問中國精神在哪里?在中國精神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中,在大革命“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誓言中,在萬里長征犧牲的數萬名烈士中,在董存瑞“為了新中國,前進!”的吶喊里,在抗美援朝王成“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壯舉中。
中國精神在千千萬萬抗震救災、抗洪搶險英雄們的壯舉里!中國精神在排雷英雄杜富國面對危險“讓我來”,開辟通道“跟我來”,遇到困難“有我在”的無畏的事跡里!中國精神在英雄身上的彈孔和刀疤里,在英雄不屈不撓的骨子里,在英雄們感天動地的犧牲和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跡里!中國精神在雷鋒、王杰、焦裕祿、孔繁森、沈浩等的榜樣事跡里!這些榜樣以他們大公無私、助人為樂、忠于人民、大愛無疆的言行舉止演繹著中國精神,成為世代楷模。
中國精神在大國脊梁隱姓埋名的奉獻里!“兩彈一星”元勛以及許許多多的國士、棟梁,長期隱姓埋名,默默奉獻,他們是中國精神的集大成者。
中國精神在“量子之父”潘建偉的眼淚里!每當想起“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飛機失事時與勤務員緊緊抱在一起,人燒焦了,卻完好保存了數據,潘建偉就淚流滿面。他堅決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研究條件回到祖國建設實驗室,并勸說在國外的學生一起回國。當年,錢三強、郭永懷、錢學森、趙忠堯等數百位科學家都是沖破重重阻力,堅決回到祖國。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正是因為有他們,“兩彈一星”、神州飛船、國產航母、大飛機、北斗衛(wèi)星等一個個大國重器震驚世界!中國精神,還在南仁東傾盡一生打造的“天眼”里!
中國精神在無數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驚人又感人的故事里!中國精神在袁隆平畝產1500公斤和海水稻的稻田里,在汪滔團隊研發(fā)的大疆無人機里,在華為任正非率領的5G研發(fā)團隊里!無數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事跡正是中國精神的集大成者,因為有了他們,我們偉大祖國手上用的、農田使的、天上飛的、太空翱翔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深海鉆的,樣樣都有領先于世的。
中國精神在幾代中國人的拼搏和堅守里!在四年前的里約奧運會上,有多少中國人因為這一個鏡頭,哭成了孩子,哭成了淚人!中國精神在哪里?中國精神在幾代女排姑娘不放棄就有奇跡的頑強拼搏里!
我還特別要說,中國精神在抗擊新冠肺炎的人民戰(zhàn)爭里。中國戰(zhàn)“疫”奏響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交響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時代戰(zhàn)“疫”精神,使得戰(zhàn)“疫”記憶沉淀為永久不忘的國家記憶、民族心史。疫情終將過去,但疫情留給我們的記憶卻永遠無法抹去,中國戰(zhàn)“疫”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偉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這20字抗疫精神,成為新時代中國精神的最鮮明的標注。
尤其是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奮不顧身,用汗水乃至生命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他們說:“我們是白衣戰(zhàn)士,不看到戰(zhàn)斗的最后勝利,決不收兵。”
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提醒公眾“沒什么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自己卻做了“逆行者”。榮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女),哪一個不具備大愛無疆、逆行奉獻、舍生忘死的無私品格?院士張伯禮,大年初二接到通知,初三就趕往武漢。他來到病區(qū)醫(yī)院,由于連續(xù)奮戰(zhàn),導致膽囊炎發(fā)作,但微創(chuàng)摘除術后三天,又重回崗位。武漢金銀潭醫(yī)院院長張定宇,本身已經身患絕癥,但他始終不下火線。他說:“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他還深情地說道:“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54歲的陳薇院士,29年來,一直在與病毒戰(zhàn)斗,救人無數,是抗擊非典的杰出科學家,也是“埃博拉的終結者”。大年初二,陳薇就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在她帶領下,以極快速度研發(fā)疫苗。她們團隊開發(fā)的滅活疫苗,成為世界首創(chuàng)。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