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構成中國精神的時代特征。時代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面臨內憂外患、民族存亡的嚴重關頭所體現(xiàn)出的精神面貌和共同品格。它反映一個時代人類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趨勢,成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心愿、意志和追求。它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中華民族精神中的憂患圖強、革故鼎新、敢闖敢試、開放納新等基因,植入到新時代的實踐中,與時代性的諸多元素相結合,而創(chuàng)立的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的總和,是一種對社會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的社會意識。就當今時代而言,新時代的時代元素主要包括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相互尊重、平等協(xié)商,堅決摒棄冷戰(zhàn)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ōu)越;堅持環(huán)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等。
改革是破除社會發(fā)展障礙、激發(fā)社會發(fā)展活力的引擎,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發(fā)達的動力。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是順應當今世界文明發(fā)展潮流、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難題,引領時代發(fā)展的牽引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正是在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領下,我國改革開放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用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2019年,英國《經濟學家》周刊曾指出一個事實:中國用10年使人均實際收入增加一倍,而英國用了58年、美國用了47年、日本用了34年。今日中國,每1分鐘就有35217名旅客出行,每24小時就有1.8萬多戶企業(yè)誕生,高鐵半日千里能往返,快遞半小時能到貨。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yè)已經進入新時代,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qū)。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激發(fā)和凝聚社會創(chuàng)造力。”尤其要堅持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地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確保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在改革開放中鑄就的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激勵億萬人民砥礪奮進,為奪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核心內涵。這是近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一個重要觀點。為什么這樣說呢?主要是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性質、特征、地位、作用及其對當代中國精神的影響所決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在我國社會多元價值觀中處于主導和支配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決的是價值理想、價值原則、價值規(guī)范和價值判斷標準問題;回答的是“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視什么”的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現(xiàn)為社會主義根本的價值理想、價值原則和價值規(guī)范,構成社會主義的本質內容。在一定的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展開的實踐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建構的思想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實現(xiàn)的制度安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建構的文化系統(tǒng)。新時代中國精神的指向和導引,也是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確立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任務。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倡導”24個字: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是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次,回答我們要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根本問題。這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豐富,寓意深刻,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凝聚著中國力量的道德基礎,是新時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在這個統(tǒng)一整體中,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是馬克思主義提過的概念,富強、和諧、敬業(yè)、誠信、友愛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常用的概念,民主、文明、自由、法治是資本主義文明中常用的概念。當然,在不同的主義、文化、制度中,運用同樣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甚至性質和特征都有很大差異。
新時代中國精神的三個內涵是怎樣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統(tǒng)率全局的地位和作用。從2006年起,被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中確定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四項內容之一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則是新時代中國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兩者是對立的統(tǒng)一。說兩者對立,是由于兩者概念不同,有涵義、地位、作用、功能上的差異。說兩者統(tǒng)一,是由于兩者同是中國精神兩個不可分割的具體內涵,有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關系,而且在一定的條件下能相互轉化,成為相互融合的統(tǒng)一體。民族精神賦予中國精神以民族特性,是中華民族精神自主性獨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證。時代精神賦予中國精神以時代的新內涵,是中國精神引領時代前行、擁有鮮明時代性和強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融合,使得中國精神既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tǒng)性,又洋溢著強烈的時代性、現(xiàn)代性,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成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融合,不是各唱各調,而是從兩者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中實現(xiàn)相互轉化,接受對方的優(yōu)點和特色,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從量變到質變,變成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統(tǒng)一體。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